神奇的“三”

女儿今年一年级,学校规定学跳绳。

于是先学跳一个,我说,跳绳分三步:2,跳两个;3,跳三个。

女儿问:会跳3个就全会了?我回答:是的;因为老祖宗说了,三生万物。

老公正好在旁边,嗤之以鼻:张俊玲,你净瞎搞!

于是,一本正经的老公开始找“度娘”,找专业的教学视频—-什么大臂夹紧,小臂平端,甚至连绳的长度,都是精确到厘米的。

有夫如此,夫复何求?怎奈我女儿在其折磨下,连一个也跳不囫囵了。

好在老公比较忙,于是我的雕虫小技又得以实施。

女儿会跳一个后,我就要求她连续甩出第二个跳绳,脚跳不跳过去再说;很快,两个会连跳了。

如此炮制,她又会连跳三个。

就当担心女儿跑来质问我:为什么三没有生出万物时,她激地嚷嚷:妈妈,我刚刚一下子跳了九个!

从此,女儿跳绳进入正轨;禁足在家的日子,她每天1000个跳绳,两遍太极。

值此大好年华,我也抓抓儿子——结果,儿子从一就是到不了二。

于是,我只能要求他手腕端平,大臂夹紧~

感谢上苍,给我分配了一个刚好互补的老公;也感谢上苍,给我安排了两个性格迥异,各方都迥异的孩子:

让我知道,世界是如此的神奇!你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偷懒!

儿子在我的威逼利诱下,每天颤悠悠500个跳绳和两遍太极,倒也充实。

昨晚,我老公竟厚颜无耻地说:要是没有这两个孩子的滋养,你会~~~吗?!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话,该怎么讲呢?如果没有这俩娃的绊,我,我,我~~~幸亏不是三个娃的妈!

算了,我今天是向乔布斯简约PPT致敬滴:只讲三

拐回到神奇的三—–

陈中华老师讲,我们的拳中都是:定住两头走中间,或者定住中间走两头;总之都是三。

肩、肘、手——是一个三;

胯、膝、脚——是一个三;

对角线上的手、丹田、脚——是一个三。

套路中的每个作,都牵扯到“三”:定住两个一个,其实就是不动

比如起式—金刚捣硾,第一个作,左边的胳膊就是:手和肩膀不动,只收肘;也可以理解为,手和脚都不动,只是转腰——肘和腰合在了一起。

白鹤亮翅的第一个动作,明显的就是定住中间,动两边。身的中线不动,手和脚往前后出。

秉着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我重新耍了一遍一路—–81式只有那么寥寥几个动作,有感觉了。

我的动作之所有没有那么谨饬,除了关节没有开之外,重要的就是没有找到完整的劲路—-没有找到身各部分的“合”与“随”,所以是散的,是“”的。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篇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句都值得默识揣摩。

只是越学,越觉得难—-层层叠叠。

比如虚领顶劲,应该是与气丹田相配的。

陈老师在一个私课的视频中,讲“收式”这个动作时:不只是小臂沿肘收进身里—-身体整体要往下压,头顶却要向上—–力,从丹田向上,过头顶,沿背部下—–一个周转。

还有常讲的“含胸拔背”—-应该是从背部脊柱处,横向分出两股力,穿过肋骨,展开到无处展开,反而回到前胸,于是胸含。

再比如“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车轮是圆的—-

说到太极就想到那副圆圆的太极图,但是陈中华老师说,自然界并没有圆的“事物”,我们讲的圆是“圆的原则”。

比如,圆的内切三角形,圆的切线~~~

再比如,我们端端地往那里一站,就是站在一个圆里~

有时这个拳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一个肉看得见的圆,却无处不在—-举手投足皆在圆中。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洞,所以惶恐地对朋友说:赶快把我拉出来!

朋友回答:你还需要再掉一会儿~~~

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更多帖子

统计: 601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