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1筑基45个视频¥100″ 发表于 2020年4月30日 由 陈中华网店店主 陈中华老师2019年6月拦擦衣定式。 购买1筑基45个视频¥100 访问键入您的用户帐户。您需要先登录购买访问。 请注册或登录。 原标题:1-初学第一讲37个视频。如果你已经跟一个实用拳法教练员学习过,无论学了多少,只要你还没有对下面列表中的视频、文章、动作、专用术语有100%的理解,你就需要重新学习这个课程。 含以下视频,下面的列表不是链接。 “太极理论1”视频 “校准”文章 “思维的基准底线”文章 “正圈 2015”在线视频 “提水-带背景格子”在线视频 “反圈”在线视频 “六封四闭2015”在线视频 “参照物”文章 “双反圈”在线视频 “双正圈”在线视频 “拧毛巾2015”在线视频 “动作是幻觉”在线视频 “1零基础”导读文章 实用拳法练什么-林克彤大青山2014 “学习和研究的差别”文章 “陈中华收肘出手单练20200803”在线视频 “1零基础学生群直播20200803”在线视频 “陈中华零基础学员直播20200804”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06”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07第一部”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07第二部”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07第三部”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09-1”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09-2”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09-3”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09-4”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11”在线视频 “搓开立轴20200813”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13-1”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13-2”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13-3”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17”在线视频 “陈中华零基础直播20200818”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19”在线视频 “零基础直播2020-0821”在线视频 购买“2盘架110元” 更多帖子购买“真不动馆学推手2020”视频包 (强烈推荐)购买“北京20181111视频包(18个视频)” (强烈推荐)购买2021 1月-3月 陈旭周四上午10:00基本功网上直播课(已购全年直播学员特价) (强烈推荐)
1.正圈收肘的同时肩往下压,转腰,出手时前胸贴后背,后肩不动,后胯往45°拉,后肩后胯像一堵墙不动。 2.学东西方法和步骤很重要,老师讲的是学习方法,一看二听,只有看到和听到了以后才能练出来。 登录以回复
2020.8.28陈老师用图形讲解了正圈、反圈的凹形,校正邱立文的动作时讲到了前胸贴后背、丹田贴后腰的要领,讲到了实用拳法的凹与其他拳法的凸的本质区别,引伸讲到了弓形在后轴及劲在桶子里转出去;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实用拳法就是搭积木、做椅子啊! 登录以回复
有点明白从胳膊到身上,从外到里的意思了! 从而有点明白"校准”、"对上”的其中一层意思了:老师说A,就按A,老师说按C,就要按C了,前提是A和C能区分开,并且通过反复练习能够迅速找到A和C。 登录以回复
感谢师父的讲解,今天师父还给我纠正了动作,按后肩不动、凹圈练法,才练七、八下就做不动了,若按平时练法就算一百个也不至于累成这样,汗全憋出来了,简直爽得不要不要的。真正高效率练功,对背不动的转身、收肘收拉到后脚有了微微的感受,感谢师父! 登录以回复
是的,陈老师,"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意图”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加上自己的理解是错上加错,这句总结改为:每次学习,只记一个点,即一个练习方法,并反复练习。不多想,听话照做,一是一, 二是二。 谢谢陈老师批评指正。 登录以回复
主要是要把理论变成原则规矩,再进一步把理论规矩变成概念,然后把概念变成具体动作。之后,通过方法把动作实现,做出来。还要再去固化这些动作。 再说这些动作的时候,已经是校对过了的,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上面描述的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不能有断代的地方。 登录以回复
今天主要听到一点,收肘时对上,不是很明白,还没在身上体会到,不过有另外一个收获,之前一直担心自己加班太多,练拳时间没保证,也没有线下拳友,离大青山又那么远,能不能学好呢,听陈老师多次,包括今天讲过,如果对准了,提高很快的,也就明确了方向,把有限的练拳精力用到点子上,我记得以前教正圈的时候说过,收肘时手腕也开一下,就这一小点 登录以回复
突然发现一个可怕的“死性”:老师说往东,我们偏偏往了西,但自己看不到,往往认为自己做的跟老师说的一样,而且坚信不疑!这是个极其可怕的“死性”!而且这种“死性”,人人几乎人人有,陈老师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高境界!”。 对抗这种“死性”的办法是“自己看到自己”,就是“照镜子”!在镜子、视频中看到“丑陋”的自己,跟想象中的自己“完全不一样”,“恐怖之极”!才有可能从“死性”到“死性”! 登录以回复
每个身体部位(1)都要走到自己的位置(规矩)然后定住不动,和它相连的部位(2)继续不改方向的继续走,走到一定的位置这个部位(2)开始领着原来的部位(1)走,然后(2)和(1)成了一个(1、2)。(1,2)定住不动,下一个部位(3)开始走,走到一定的位置,开始领着(1,2)走。这就是走劲,行云流水,劲路,通。 登录以回复
正圈:第一,收肘,收肘一个动作,就是把鸡蛋拿过来。第二,转腰,转腰时收回的肘不能跑了,肘是鸡蛋,腰是盘子,鸡蛋要在盘子里一块转。转腰两个动作。第三,出手,出手三个动作。 反圈:收肘三个动作,转腰两个动作,出手一个动作。 反圈:一收肘,肘领着,同时胯转肩转,一体的转。二转腰时手不动。三出手,伸手时大臂一动不动,小臂伸出去就行了。 反圈出手模仿老师直播的动作就行了。出手后老师要摸背景上的海水,手不动,身体往下沉就行了。记住老师说不动就是不动,但没说让你别的地方不动。 双下挤,动作到位了,大臂不动,小臂挤了一下。 一个动作就三个东西,一个阴,一个阳,一个分阴阳的那个点。 登录以回复
1、做提水动作时的开胯:开胯是前后走=胯是上下的开运动 2、正圈:123=脚是3、腰是2、手是1,手上很小,但是力很大。 3、学习:听是1;练是2,推手是3,也就是无限了。 方法分为三个阶段:1用眼睛来听=2做笔记,重复写,有回放=去推手验证。 4、学习方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习惯难改=意志要坚强,分清步骤,不能混为一团,一定要按照要求做,分清楚步骤,一般人做到了假象,一点也不晃悠。 5、反圈:背不动,大胳臂一动不动,把手小胳膊放出去 (大胳膊一动不动),可以沉肩,手不动,人身体整体向下去,把手放下去,手没有动过。 6、说不动就不动,没有说其他的地方不动=说不动(手不动=型没有散,整体的构架没有变),没有说其他的地方不能动。 7、一定要按照要求去练习: 动作运行到位时,挤兑一下,延伸一下,伸开来,没有一点在晃悠=没有动过=就向车轮胎是始终在换接筑点和地面接筑,但一直也没有动过,在轨道上运动。课堂笔记,不对之处,请老师指导,请教练帮助纠正。 登录以回复
陈老师近期为全球习练实用拳法的拳友们增设了视频会议式的面对面教学直播平台,对初级习拳者和练习了多年的拳友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首要的前提是参加视频会议式学习的费用几乎和没有一样,开课后只要课上用心听,课下按规矩练习,相信各位都会成功的,感恩师父!感谢赵青云教练和赵总为大家的付出! 登录以回复
8月17日晚视频学习,个人感觉老师讲的三点很重要。一是提水抛屁股,动的空间产生静的力量,杠杆原理。二是腰裆转换,横力变竖力是基本的一对。三是人生就是一场梦,眼睛只是一面镜子,意识看到的和做出来的最真,所以人是有发展空间的。不知理解的对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感恩陈老师[抱拳][抱拳][抱拳] 登录以回复
每次看陈老师讲课,都收获满满,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总是感觉以前练得也对,也不对。(对是指身体关节拉开对准校正,不对是指以前练功是手进本都跑偏了。)今天看陈老师用参照物一讲才真正明白。《在收肘,出手时手是不能跑偏的,身体其它部位可以开胯开肩旋转的同时校正》。 在做缠棍时手的前三根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在做工时分出阴阳来。棍和袋子就不会往下退。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指正谢谢。 登录以回复
每次听陈老师讲课,都有豁然觉悟到了什么练拳密匙的收获,如浴大青山每日青晨冉冉升起的朝阳,又似在大青山薄薄的雨雾中漫步,匆忙中奔向晨练点。。。。 正圈,我需要练习,校正,正在路上。 请问陈老师对零基础,练多少量是合适的?练的不正确是否未来很难校正? 看您前天晚上的“三丹开合功“也是实用拳法体系吗?是练习什么的? 感谢您! I love DaQingShan Practicalmethod Taiji! 登录以回复
太极拳在我国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其主张借力打力,使用巧力。在平常的训练中,太极拳往往是以慢动作进行拳法的练习,其目的是为了将拳法动作尽可能做到标准,以求尽可能熟练拳法。而在实战中,太极拳往往时而发力迅猛,给予敌人猛烈一击,时而动作舒缓,好似蜻蜓点水。敌人攻过来,则姐借敌人之力而击之,若敌人不攻,则我先动而定其身 登录以回复
太极拳是个好东西,我们学练的越久,越会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的规范的学习、训练,才能够更快的取得进步。让我们的身体、精神更大、更快的受益! 总之,打太极拳要有恒心。打太极拳必须要有恒心。就是对太极拳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持之以恒。 登录以回复
1.正圈收肘的同时肩往下压,转腰,出手时前胸贴后背,后肩不动,后胯往45°拉,后肩后胯像一堵墙不动。
2.学东西方法和步骤很重要,老师讲的是学习方法,一看二听,只有看到和听到了以后才能练出来。
2020.8.28陈老师用图形讲解了正圈、反圈的凹形,校正邱立文的动作时讲到了前胸贴后背、丹田贴后腰的要领,讲到了实用拳法的凹与其他拳法的凸的本质区别,引伸讲到了弓形在后轴及劲在桶子里转出去;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实用拳法就是搭积木、做椅子啊!
还是要Mark 一下,2020.8.28这节课陈老师讲的实在太精彩了!
感觉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串起来,又一下子都忘了,只能想起上山学习听到的第一句话,把结构练出来。
有点明白从胳膊到身上,从外到里的意思了!
从而有点明白"校准”、"对上”的其中一层意思了:老师说A,就按A,老师说按C,就要按C了,前提是A和C能区分开,并且通过反复练习能够迅速找到A和C。
正圈的齿轮运转,伸筋拨骨练习,外不动内动,导槽入内,对人体的改造是巨大的,运行起来很难,对人体功能的加强也是强大的。
感谢师父的讲解,今天师父还给我纠正了动作,按后肩不动、凹圈练法,才练七、八下就做不动了,若按平时练法就算一百个也不至于累成这样,汗全憋出来了,简直爽得不要不要的。真正高效率练功,对背不动的转身、收肘收拉到后脚有了微微的感受,感谢师父!
又看一遍,倒手要把动作练成真正的1212非常重要
今天师父教我们练活步正圈我都是练的同步了,要做到不同步的同步,就是练习倒手
2020.8.21学习庇身捶,要点不回手;收获: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是真难,很容易、不费劲做到的一定是错了。
通过听陈老师讲课,对实用拳法又有了更深理解和认识。
[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意图]是很难的。因为老师用的是最基本的语言(自来植物像动物的语言。同学们都是用现代高深语言去解读。
是的,陈老师,"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意图”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加上自己的理解是错上加错,这句总结改为:每次学习,只记一个点,即一个练习方法,并反复练习。不多想,听话照做,一是一, 二是二。
谢谢陈老师批评指正。
主要是要把理论变成原则规矩,再进一步把理论规矩变成概念,然后把概念变成具体动作。之后,通过方法把动作实现,做出来。还要再去固化这些动作。
再说这些动作的时候,已经是校对过了的,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上面描述的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不能有断代的地方。
谢谢陈老师在学习过程上的阐释,说一件事的时候,从理论上理解,和实践完成之后再从理论上理解或解释,后者真正进行了校对,这是听话照做的意义。
谢谢陈老师!
不做研究表面文章的知识分子,做民工,铺下身子搬砖、下苦力;
每次学习,只记一个点,即一个练习方法,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意图并反复练习。
今天主要听到一点,收肘时对上,不是很明白,还没在身上体会到,不过有另外一个收获,之前一直担心自己加班太多,练拳时间没保证,也没有线下拳友,离大青山又那么远,能不能学好呢,听陈老师多次,包括今天讲过,如果对准了,提高很快的,也就明确了方向,把有限的练拳精力用到点子上,我记得以前教正圈的时候说过,收肘时手腕也开一下,就这一小点
“收肘时对上,不是很明白,还没在身上体会到” 收肘是为了对着手这个固定点拉伸肘,直到肘和手拉实:对上了!
收肘:对上拉实后做下一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国定点吗?不动和动的伸开,然后拉筋伸开拉实。
好的老师,在身上体会到了
突然发现一个可怕的“死性”:老师说往东,我们偏偏往了西,但自己看不到,往往认为自己做的跟老师说的一样,而且坚信不疑!这是个极其可怕的“死性”!而且这种“死性”,人人几乎人人有,陈老师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高境界!”。
对抗这种“死性”的办法是“自己看到自己”,就是“照镜子”!在镜子、视频中看到“丑陋”的自己,跟想象中的自己“完全不一样”,“恐怖之极”!才有可能从“死性”到“死性”!
每个身体部位(1)都要走到自己的位置(规矩)然后定住不动,和它相连的部位(2)继续不改方向的继续走,走到一定的位置这个部位(2)开始领着原来的部位(1)走,然后(2)和(1)成了一个(1、2)。(1,2)定住不动,下一个部位(3)开始走,走到一定的位置,开始领着(1,2)走。这就是走劲,行云流水,劲路,通。
反手圈是从上面把肘收过来,通过脚后跟,胯,腰转过来的,转腰是手肩不动,出手是大臂定住不动,从底下把小臂伸出去的。
正圈:第一,收肘,收肘一个动作,就是把鸡蛋拿过来。第二,转腰,转腰时收回的肘不能跑了,肘是鸡蛋,腰是盘子,鸡蛋要在盘子里一块转。转腰两个动作。第三,出手,出手三个动作。
反圈:收肘三个动作,转腰两个动作,出手一个动作。
反圈:一收肘,肘领着,同时胯转肩转,一体的转。二转腰时手不动。三出手,伸手时大臂一动不动,小臂伸出去就行了。
反圈出手模仿老师直播的动作就行了。出手后老师要摸背景上的海水,手不动,身体往下沉就行了。记住老师说不动就是不动,但没说让你别的地方不动。
双下挤,动作到位了,大臂不动,小臂挤了一下。
一个动作就三个东西,一个阴,一个阳,一个分阴阳的那个点。
1、做提水动作时的开胯:开胯是前后走=胯是上下的开运动
2、正圈:123=脚是3、腰是2、手是1,手上很小,但是力很大。
3、学习:听是1;练是2,推手是3,也就是无限了。
方法分为三个阶段:1用眼睛来听=2做笔记,重复写,有回放=去推手验证。
4、学习方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习惯难改=意志要坚强,分清步骤,不能混为一团,一定要按照要求做,分清楚步骤,一般人做到了假象,一点也不晃悠。
5、反圈:背不动,大胳臂一动不动,把手小胳膊放出去
(大胳膊一动不动),可以沉肩,手不动,人身体整体向下去,把手放下去,手没有动过。
6、说不动就不动,没有说其他的地方不动=说不动(手不动=型没有散,整体的构架没有变),没有说其他的地方不能动。
7、一定要按照要求去练习:
动作运行到位时,挤兑一下,延伸一下,伸开来,没有一点在晃悠=没有动过=就向车轮胎是始终在换接筑点和地面接筑,但一直也没有动过,在轨道上运动。课堂笔记,不对之处,请老师指导,请教练帮助纠正。
1,2,3分节动![抱拳][抱拳][抱拳][咖啡][咖啡][咖啡]
师父讲的我们练拳是是用胯把手顶出去的,胯就像空泡鱼雷的空炮发生器一样,给鱼雷在前面开了一条路,手不动上半身不动用胯。
陈老师近期为全球习练实用拳法的拳友们增设了视频会议式的面对面教学直播平台,对初级习拳者和练习了多年的拳友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首要的前提是参加视频会议式学习的费用几乎和没有一样,开课后只要课上用心听,课下按规矩练习,相信各位都会成功的,感恩师父!感谢赵青云教练和赵总为大家的付出!
8月17日晚视频学习,个人感觉老师讲的三点很重要。一是提水抛屁股,动的空间产生静的力量,杠杆原理。二是腰裆转换,横力变竖力是基本的一对。三是人生就是一场梦,眼睛只是一面镜子,意识看到的和做出来的最真,所以人是有发展空间的。不知理解的对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感恩陈老师[抱拳][抱拳][抱拳]
今晚视频学习老师讲拧毛巾、提水抛屁股动胯,不要做动作。老师又讲人生就是一场梦,看到的都是虚幻,重要的是听指令,参照物就是指令。动作就是力所有的动作就是转换就是把一个东西变成另外一个东西。
手不动,动肘;手肘不动,动胯;动膝;动脚=用脚直接作用于手=用时一个棍,节节贯穿。
2020.08.17. “看到的都是虚幻”是什么意思?
用拧毛巾,提水讲怎么用胯做动作。
肘、胯连到手上。
陈老师今天讲的横力变竖力,用螺丝刀做比喻,肘横力变竖力,胯横力变竖力,听懂些。谢谢陈老师。
2020.08.13晚上八点的课又严重超时。主要讲了正圈中腋窝的搓开。
讲了收肘的时候手不动。同学们说这次看到了,听明白了!
每次看陈老师讲课,都收获满满,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总是感觉以前练得也对,也不对。(对是指身体关节拉开对准校正,不对是指以前练功是手进本都跑偏了。)今天看陈老师用参照物一讲才真正明白。《在收肘,出手时手是不能跑偏的,身体其它部位可以开胯开肩旋转的同时校正》。
在做缠棍时手的前三根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在做工时分出阴阳来。棍和袋子就不会往下退。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指正谢谢。
今天的直播课,收获
正圈一手不动,明白了用参照物来看动和不动的区别。
二 搓腋窝缝的对开也是搓开,肩下压分阴阳
三 出手后肩不动,含胸出手形成对拉力
感恩师父,辛苦了!
今天学习正圈收肘手不动只收肘(手在前手和后肩的直线上的轨道)然后开肩腋窝搓开(前轴转)再转腰手不动,出手后肩不动只出手,做动作时手不动调整身体其它部位。
听陈老师讲课,看见了也听明白了,但做起来很难。
手肘不收手,出手不出肘,听明白了,做起来很难。
直播中师父用参照物一比较就让大家清晰的看到了动和不动的区别。所以,我们在练拳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参照物来校对身体和动作。
现在做基本功:六封四闭、正反圈都要在延长线上贴个标志对准,手一直瞄准不离延长线。练拳最好地下有一条直线对准
现在做基本功:六封四闭、正反圈都要在延长线上贴个标志对准,手一直瞄准不离延长线。
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练好基本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每次听陈老师讲课,都有豁然觉悟到了什么练拳密匙的收获,如浴大青山每日青晨冉冉升起的朝阳,又似在大青山薄薄的雨雾中漫步,匆忙中奔向晨练点。。。。
正圈,我需要练习,校正,正在路上。
请问陈老师对零基础,练多少量是合适的?练的不正确是否未来很难校正?
看您前天晚上的“三丹开合功“也是实用拳法体系吗?是练习什么的?
感谢您!
I love DaQingShan Practicalmethod Taiji!
三丹开合功是混元功法。
练的不正确是否未来很难校正?
这个很难说。
校准:老师捋了一下胡须,我也跟着捋胡须,在模仿老师捋胡须越来越像的这个过程就是校准。收肘,手不动只是把肘收到肋,转腰只转腰肘和手都不动,出手只是出手其它部位不准动。
哈哈,学长一动一静不离其宗,一笔一画不着急。
陈老师:讲讲正圈里后膝盖的状态,我理解的是需要一个外开的力,前肘收肘到胯,再到后脚。不知道对不对。
太极拳在我国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其主张借力打力,使用巧力。在平常的训练中,太极拳往往是以慢动作进行拳法的练习,其目的是为了将拳法动作尽可能做到标准,以求尽可能熟练拳法。而在实战中,太极拳往往时而发力迅猛,给予敌人猛烈一击,时而动作舒缓,好似蜻蜓点水。敌人攻过来,则姐借敌人之力而击之,若敌人不攻,则我先动而定其身
太极拳是个好东西,我们学练的越久,越会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的规范的学习、训练,才能够更快的取得进步。让我们的身体、精神更大、更快的受益!
总之,打太极拳要有恒心。打太极拳必须要有恒心。就是对太极拳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