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出身上这根棍

一根棍实用拳法的劲路,最主要的是棚劲。棚劲换一个说法,就是棍劲。陈中华老师在《两根棍》(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673)的视频中讲过,身上要有两根棍,一根竖的、一根横(斜)的。竖的棍是旋转的立轴,也有支撑的作用。横(斜)棍用于受力和发力。身上没有棍和人交手,绝难胜了有棍的。其实,两根棍是概括的说法,身上的棍往往不止两根,但都不离一横一竖。

可是,如何才能练出这根棍呢?陈老师在《顶住两头动中间》的视频中(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11256)透露了这个秘密。这段视频虽然不长,技术难度也不算高,但若真正看懂了,并能以之指导练拳,用不了多久,功夫就会有显著提高,甚至上一个层次。

要想练出这根棍,先得搞明白这是一根什么样的棍。除了极特别的情况,这根棍并非有形之物,而是由三节中根梢两节的连线形成的虚拟功能棍。整个三节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三角型态。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暂且将根节所在的角称为角一、中节所在的角称为角二、梢节所在的角称为角三。角一角三的连线为长边。长边就是棍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三角结构

在这儿得说说“顶住”和“定住”。陈老师在视频里有时说“顶住”,有时说“定住”。我理解这是因为角一角三适用的原则略有不同。在我们讨论的三角结构里,角一是定住(也称双锁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11917),完全不能。角三是顶住(也称单锁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11922),不能上下左右移,只能在长边上向外的方向上运。具操作就是角一定住(双锁),角三顶住(单锁),角二向长边里压,这会同时对角一角三形成推力,由于角一定死不动,全部的力就被导向角三。又由于角三只能沿着底边直线运动,角三接触就会感到好像有一根棍从角一的方向捅过来。这就是这个三角形结构的力学原理。角一(不角)是力的基,定的越死,力泄露的越少,角三出来的力就越大。

12 掩手耾捶 4需要指出,此处所说三节,是广义上的三节。任何可以活的关节,都可以是中节,它的上下两端就是根节和梢节(一般近脚的是根节,近手的是梢节)。所以即可以是脚身手组成的三节,也可以是足膝胯三节、胯肩手三节、肩肘手三节、肘腕指三节等等。根节并不总是在脚上,但根节又从不离脚。即是说,若以肩肘手为三节成棍的话,其根节肩的定住不动又来自于脚,肩本身是脚胯肩三节的梢节。换言之,肩肘手形成的横棍又受到脚胯肩的竖棍的支撑(即横棍以竖棍为根)。只有如此,肩作为肩肘手三节的根节才能定得住、定得死。“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就是描述大三节的结构力学原理。“节节贯穿”则是通过小三角构成大三角,把力从最根节传到最梢节。

034三节结构的一个优是它的抗压性和稳定性。如果把三节的顶用孤线连起来,它就成了圆。我们都知道圆形一旦受力,力就会沿着弧形扩散,均匀分布到这个弧形或球面上,结构就不容易动摇。二维的三角结构与之类似,比一维的棍子更为稳定。实际上太极拳中的力往往同时受到几根棍的支撑。如掩手耾捶的右拳,便同时受到肩肘手、胯肩手以及脚胯手数根棍的支撑。陈老师也把它叫做几条线拉到一点。在这多重支撑下,出来的力就非常稳定,非常集中,具有穿透性。

两张陈中华老师的掩手耾捶拳照,显示了几根棍的所在及形成结构。每一种颜色标示一个三节结构。第二张是炮捶里的掩手耾捶,更具感,三角结构的角一角二就更为尖锐,棍也更长。

那么,这个三节成棍的原理在拳里边如何应用呢?我认为,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力从里向外走的作。因此,除了极少数作外,套路的所有式子都能够、也应该用到它。比如金刚捣碓的第一两手一抬,已经建立了几根棍:左手和右脚、右手和左脚、两手之间都有了棍,棍之间的部位(胯、肩、肘)都要往棍里走,这样棍上才能有劲。明白了这个劲路形成的原理,对实用拳法的原则和作要求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打拳时就会更有自觉性,更少盲目性。

陈老师说:“这两根棍练出来之后,你的拳里有了架子”。如果没有棍,那练拳只是比划,是练空拳。我们在走架时,每一式、每一动都要找这根棍,都要练这根棍,直到这根棍无时不刻都在身上,而且,哪儿跟哪儿都可以成棍,这样才能周身一家,“无缺陷处、无凹凸处、无断续处”。

不但走架,基本功也是如此。诸位拳友可以自己参详一下基本功里的棍都在哪儿。

更多帖子

统计: 9179 总浏览,

如何练出身上这根棍》上有 13 条评论

  1. 讲得非常清楚明了,大受启发,按照所讲述的棍的原理,做一做基本功和套路里的作,还真能找到棍子的感觉。有大棍,有小棍,若干小棍构成大棍,棍的根节夹角定住不动,中节夹角内压外展,棍的稍节顶住,由根节和稍节连接形成的似乎是虚拟的,但又是真实的棍子,便可通过稍节顶住对手的,而直捣对手啦!感到就是这么个理。获益匪浅,非常感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