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45度

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里,有些重要的规律,其中之一就是45度。才接触实用拳法,就听陈中华多次说过。经过近年来的会,45度确实非常重要。

洪均生:孙中华油画45度几乎无处不在。走架的时候,两手臂做正反圈,手臂跟自己的胸所成的角度要成45度。在做“斜行”的时候,脚底下要怎么斜?45度。不用说,“掩手肱捶”也得45度。拧腰转胯的时候,要拧转到什么程度?又是45度。套路里的例子很多,推手也如是。两人一搭手,各自手臂跟自身中线的角度都是45度,跟地面的角度也是45度。人家手在你前胸推着,你的胸不,伸手一拨,对方就出去。往什么方向拨的?45度。听起来似乎不难,难的是合适的时候用上合适的45度,难的是在动态中也能正确地利用45度规律。

陈中华在悉尼2014您也许要问,45度,要求也太精确了吧?问得有理。在使用的时候,什么情况都有,角度有一定的误差是允许的,也是必然的。从45度的出处说,也许有助于理解允许存在误差的问题。起初,先贤在技击实践上发现,肢体相对位置、动作方向、发劲的方向对于效果的优劣以及施技的方便与不便有很大影响,然后才归纳出位置及方向上的规律,至于科学化地表述成45度,那更是后来的事了。允许有误差还因为,尽管有明确的数字化的要求,但绝对准确只在理论上存在,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要是可以度量的领域,都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准确。举例说,某个实验室室内温度要求是摄氏25度正负2度,就是理想温度是25度,但保持在23度至27度之间就行。

陈中华 深山里的国际范我个人认为,是正误差,还是负误差,有时也得注意。比如拧腰转胯的时候,转的角度比45度宁小勿大,就是走架时拧转的角度可以比45度小几度,不要比45度大,最好不要到45度,要养成习惯。因为拧转角度过大就有自锁之弊,推手时容易被人所乘,所以才对拧转角度作出限制。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拧腰转胯的动作只允许几度的负误差。

陈中华给我演示过一个小实验。他拿两个茶杯抵在一起,两个杯口平只有一个接触。他用记号笔在接触的杯子边上画了个黑,每个杯子边缘上各有半个。他把两个杯子向相反方向捻转,两个杯子原地旋转并继续保持接触,只见那两个黑色的半相错而分。两个杯子各转了90度的时候,黑一下一上,各到了左右弧线的顶。这时候,他起身站了个马步,两手在身前然后开手,开了停在那里。我在正看着,说:“两手走45度。”他说:“你再看我的手和腿,像什么?”“太极图!”

陈中华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之极,却表明了,开手不是手臂主伸手,而是内不同部位旋转而“挤压”出来的;开手时,手臂走45度;因为手臂的公转和自转运动以及对肘部的要求,手臂开满时,构成了太极图的图形,右手臂和左腿连成阴阳分界线,此线的中点恰好与人体的丹田位置相重合。这个小实验不止说明了45度规律,而且多方面证实了实用拳法的理论。

上述45度可以是两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就是说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立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重的。

要掌握45度规律,得多走架,多推手,并在走架和推手时有建立45度意识,包括合理地选择参照系,直到变成无意识。下够了工夫,就有了功夫。真正掌握了45度规律,在走架或者推手方面,都会获益匪浅。

这也是我自己正在做的。对45度规律有兴趣的各位太极同好不妨一试。

更多帖子

统计: 2178 总浏览,

神奇的45度》上有 2 条评论

  1. 今天再看孙师伯的这篇文章,较之一年前又有新的感受。神奇的四十五度,越来越感受到了它的神奇!有个词叫“妙不可言”,不是不言,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