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都有个良好状态,打太极拳也如是。状态如何决定咱们训练的效果,不可不察。不少太极人在这上根本没费过心思,不少人虽然也知道有状态好坏这么回事,但是对好状态只是消极等待,其实咱们是可以创造条件,促使良好状态降临的。
练武的圈里早有一说,叫做“神拳”,实际上也是状态的事,愚下曾经体会过,待会儿咱们好好讨论讨论。
古人早就深谙“状态”之理了。为了达到某种良好的状态,自古至今,各界人士采取的办法不可谓不多。书家想写出好字要拿酒来帮忙,唐朝的张旭,喝酒喝到了,就大呼疾走,落笔如神,甚至还带拿头发蘸墨写字的;有的书家要靠好的纸墨笔,乃至靠好天气好环境的刺激,讲究窗明几净纸润墨发什么的。在上好的状态下写出的水平,回到一般状态里头就“欲书书不得”,只好管那东西叫“逸品”,或者叫“神品”,反正是最好的那一个品级。写诗也有靠喝酒的,才高如李太白者,也须“斗酒”才能诗情泉涌,当然更多情况下和更多的人是靠了好景吊古怀人思乡等等的真感情。
打拳则不同,要进入状态,不能靠这些。要进入良好状态,先得把“太极状态”的概念弄清了。愚下以为,“太极状态”指人在打太极的过程中,由于其心理、生理的情况不同,而出现的使拳技有不同水平的发挥的状态。太极状态是脱离了人的常态的一种特别的,一切都自然合乎太极原则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态的状态。
妨碍咱们进入良好状态的因素有:心理方面:打拳不兴奋,或者兴奋了就发展成紧张,或者心里搁着事不能专注,连高兴、愤怒、嫉恨等等都会影响打拳的状态,换句话说,这时候状态就不好。生理上:走架的时候,身体有伤病,身上皱巴没活动开,疲劳等等也对状态有影响。在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状态好不了。
反之,有打拳的欲望,情绪沉静,就是良好的心理状态。体力充沛,活动开了,就是良好的生理状态。这时候行拳走架,心无旁骛,肢体利便,意到手从,动作完成得质量高,这属于良好状态。
要想得着上佳状态,按前人和同道的经验,连续在良好状态当中走架走个十趟八趟的,才有可能进入。在这种状态下,应该是精神内敛,动作精准,内内、外外、内外达到高度协调,平时感觉难度较大的动作出现突破,还会出现原来没有体验过的新感觉,练完之后仍有一段时间仍然心融体畅。洪公均生要求生徒每天走架二十趟,是有道理的。
最佳状态——“神拳”:多年前一天清早,愚下独自练陈式二路,开始没几下就什么不存在了,打完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在附近练拳的一些同好都在十步外围观。大伙问能不能再打一遍,愚下就一板一眼地认真走了一趟。人们说:“当然很好啦,可是没有刚才打拳的神韵了。”
刚才走架,达到物我皆忘的境地,对外界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脑子里什么念头也没有,动作完全不由自主(打的当然还是二路),旁观的同好说愚下打了趟“神拳”。经过愚下询问,除了有神韵以外,有人说是“精彩”,有人说“有威力,不敢离得太近”,也有人只说“跳得特高”。最终愚下也不知道打成什么样儿。虽然如此,也知道这是一种状态,而跟古人所说的确是神仙附体毫不相干。
要进入这着种状态,除了上面讨论过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之外,还受拳架熟练程度和动作质量的影响。拳打得不熟,还得想着下头是什么动作,相着动作怎样才符合要求,那是不可能有好状态的。
按愚下的体会,独自打拳,在熟悉,安全,清洁的地方练拳,容易进入这种状态。咱们不刻意地去追求“神拳”,只是让条件都具备了,“没有不少,有了更好”。不能指望经常打“神拳”,更不能指望一打就打整套的“神拳”,有时侯一套里有一段或者连续几个动作时物我皆忘就蛮好。
似乎可以认为,良好状态,特别是上佳状态,是咱们要追求的,在这般状态下练习的质量高,收效大,抻长自然就显著。“神拳”则是在良好和上佳状态的基础上偶或出现的一种忘我状态,不能以打没打过“神拳”来衡量人的水平高低,甚至训练水平的高低。供各位参酌。
明天应邀去外省,一周回来,到时候再跟各位聊。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a3d69f0101a8kv.html
優秀的文章!讀後回想,我相信如果沒有長期沉浸在實踐中,“神拳”浮出面的完美狀態是不可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