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之大青山学拳记

因为身的原因,计划学太极拳。在所在城市学了两个月后(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的那种),因各种机缘,找到了大青山,学了一个月。现将感受记录下来,以供后来者参考。

一、 三位明师

大青山大赛16 - 陈中华陈中华老师。
陈中华老师风趣幽默,愿频繁地与学生们搭手实验,所以首先第一条,跟陈老师在一起,绝对不会无聊:)。陈老师的身手功夫极好,大家跟陈老师搭手实验时,会亲身感受到太极拳的神奇陈老师或让你感受到如山压般的巨力,似乎与他120/130的重“并不相符”,或鬼魅般地欺身近前,让你防不胜防。这样的实验,让你感觉,太极拳的确“神”,功夫与内力是存在的,并不只在传说和小说中。陈老师常不厌其烦地讲最源宗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拳理(有些“大师”是不愿讲的),虽然有时不能完全听懂,但最起码明白,太极拳之神,并不玄,是符合生理及力学道理的,只要认真炼(不是“练”错写了,陈老师之语),是有可能达成的。

洪森老师。
洪老师是洪均生大师的嫡孙,看过他套路的人知道,那是儒雅神韵的。洪老师其人如其拳,似乎什么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不急不躁,儒雅神悠。洪老师无论就基本功、套路招式细节还是拳理,都能讲解得细致而深入,做他的学生,绝对很运气。

孙中华老师。
孙老师见多识广,多才多艺(太极拳、书法、小说、竞技排球、竞技羽毛球……),能侃。听孙老师侃,那是几小时不知不觉就过了。孙老师在侃中穿插着太极拳的轶事、拳理、某个招式的要求或易犯错误。于是,不知不觉,你又收获了不少太极拳的知识。

我同杨泽奎师兄交流过,天下学拳人千千万万,能遇到明师,有时,就是运气啊。

二、 我的收获

我本人的主要收获,列举如下。

二.1:“劲路”或“线”。
太极拳的神奇的力从哪里来的?之前虽只接触了两个月的拳,但“气发丹田”“虚顶领劲”“肩坠肘”“松”等也“耳熟能详”,但就是不知道具是什么意思和道理。而太极拳为什么能打通经脉,以利于养生,似乎也是玄悠悠的。现在知道了,太极拳也是“接地气”的,这神奇的力是脚蹬之力(所以力大呀。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如不断等。)通过“劲路”传上来/传出来的。在一些姿势和位置上,自己也能做出一些(还颇有些成就感)。“劲路”的关键位置,是膝、胯、肩、肘、手、中线等。我理解,因为不断地通过这些劲路走劲(常常是螺旋着走,扭了肌筋骨),实际上就是按摩了这之中的穴位或贯穿经络,从而达到养生之效果。

二.2:不动
陈老师的这个网站上,大量地谈到“不”。不之关键,的确提到多高,都不过分。因为,初学者最大的困难,就是习惯作的(各部位的联晃动等)。因为,作效果之质量(出力之大小、或养生效果),如果“”了,会急速下降。现在,最起码看一些“大师”的套路,会去看是否“”了,如果不断“”,应是不可能发出巨力的。当然,这一,真是的非常非常难。值得努力啊。

二.3:力从脚蹬来。
也有谈到。这一的收获是指,知道贯穿所有太极作,力量源是哪里来的(不仅是技击的力量源,也可理解为养生的泵源),其来自于脚。而身的其它部位,只是传。为了传,所以要松肩胯、调身结构等。为了传,所以手上不能“用力”(我理解,就是要“松”吧)。为了传,所以要“不”。

二.4:“一二三”。
讲的几条是原则,而“一二三”讲的是练习方法,这是此次的重大收获之一。以前的概念是“太极要圆连、要自然”,现在知道了,从最初的练习,其实是按老师的指导,一二三地把每个作一步一步细分地做到位,而且最好每次只一个身部位,并不要急着追求连贯、飘逸。因为初学者最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将生活中的习惯带入太极,其表现就是多个身部位一些联,这必然的结果就是“”、“断劲路”,而无功。那,可能作为舞蹈是OK的,但作为太极拳,是不行的。

二.5:基本功一路81式
初步掌握了提水拧毛巾、正反圈的最初练法(没错,就这些基本功,也需要一级级、难度越来越大地练)。初步会“画”一路81式。我因身的原因,学和练得较慢。我理解,快的话,上大青山,1周可以初步学会基本功和会画一路13式(13式包含最基本的招式和要则,可以循环练,练得好,是可以功夫上身的),2周可以初步学会基本功和会画一路81式,然后是可以下山自己练了(再加上电话/邮件/视频学习或答疑)。因为大部分人是较难长期呆在大青山的,以上是建议。

二.6:环境。
由于在山上,植被密布,晨/晚的空气是很好的,水也干洌。目前大青山还在建设中,白天工地还常有灰尘和噪声。以后全部建设完成后,应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还有很多其它的收获,及各种细节,就不多说了。最要如上。

三、 展望

我自己的计划,是回去练习,过几个月,再寻找机会上趟山,一两周也罢,几天也罢,均佳。这就是说,大青山这个地方,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有朋友会说,你把这个地方说得跟花似的,就没有缺?呵呵,缺当然有了陈老师一直反复在讲,人的习惯是可怕的,常常是“枪顶着脑袋也不愿改”或者“明天一定改”但实际就是不改。大青山的部分事与人,就存在类似的问题,主要现在管理上。
说到这,谈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会。太极拳是“内家拳”。我现在有个另外的“内家”之理解。讲克服日常习惯作以“不”,除了“自我的约束、提醒、要求”(别人拿枪顶着也没用),还有自我身心的向内洞察,感受如何分离自己不同的身部位,如何以意念、肌肉运去控制“不”。讲“劲路”,是把自己的身调整成一个团结高效的整,即洪均生老先生的“涂了油的粗铁棍”。还有意思的是,陈老师在讲推手技巧时,前两天谈到了如何干扰对方(打入楔子),大部分的人,被干扰之后,就是停止作或不会用劲了,而应对之招就是“保持自我”,不理对手,该做什么做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太极拳是可以向内、向自我求的,只要能战胜自我,向内高精度的察与控制,一定能炼成高手。这就是对未来的展望吧。:)

统计: 1850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