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那些精英们~

真正的精英,在步入社会后的很多年,无论身处困境还是顺境:

都能够不计代价地把自己毕生精力与智慧注入所热爱的事业中,为之燃烧—–

成为一个心中对所在领域有着真诚、持久的热情的人,一个能够推社会进步的人。

这几天的在搜集关于“精英教育”的资料;如何成为精英?

中午看了陈老师的一个视频,他说:我教拳的这四五十年,还没有遇到一个“听话”的学生;如果听话,学拳三个月至三年,这个期间,不可能不出功夫。

琢磨了很久,这句话几乎包含了精英教育的关键。

听话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好的读者,要具备“呼应的活力”。

虽然一个好作者,会尽可能穿过语音所无法避免的障碍,和我们接触。同时,我们不能期望只有他一个人,来做这样的工作。

两个人想透过语言,来亲密接触,需要作者和读者都愿意共同努力才行。

即:“听话”是两个人的脑力活

说的人,需要组织意义和表达意义的语言;听的人,更需要“穿透”语言,明白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内容。

俗话说的:听话听音;或者,意在言外—-是很好的补充。

这里有两个隐形的门槛

一,万物静观皆自照

我们的心有足够的“静”与“空”吗?能“不加工”的完全的映照出“作者”本来的想法和意思吗?

心理学讲:我们和客观世界之间,隔了层主观的滤镜—-

我们每个人的滤镜是不同的,有的是哈哈镜,有的是有色镜。

也因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是作者一个人的。

说话的人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另一半由听众完成—-

这对听众的理解力,背后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积淀,要求很高。

二,知行合一

听傅佩荣老师的哲学课时,他开篇就讲—哲学是有门槛的。当时心里有别扭—-这个冷冷的拒人千里之外的老头子。

后来证明他是对的,2万人报的课程,听到最后也就2千多人—-这就是门槛!根本听不进去,或者没有耐心,弄明白。

理论上讲:一个懂得如何利用人类共同经验来思考的人,可以坐在摇椅上就想出解决的方案。

实际上呢?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

人们往往不去吸取经验教训,或者并不狠劲实践——陈老师说:听话的人会出功夫,也要少则三个月,多则三年的践行。

再回到精英—

真正的精英,在步入社会后的很多年,无论身处困境还是顺境,都能够不计代价地把自己毕生精力与智慧注入所热爱的事业中,为之燃烧——-

成为一个心中对所在领域有着真诚、持久的热情的人,一个能够推社会进步的人。

我喜欢这个诠释;可这里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诡辩:精英必有热爱,还是热爱出精英?

人生最大的门槛,其实是热爱。

没有热爱,你不会聚精会神的听,不会持之以恒的练,不会得功夫~~~

没有热爱,你不会不计代价地投入和付出,不会为之燃烧生命~~~

没有热爱,你不会在帮助更多的人、推社会进步的同时,实现真正的自我~~

热爱从何而来?

最后以梁宁在《产品思维》的一段话作结: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力。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祝福你:找到自己的内在力,找到你适配的“产品”~

 

更多帖子

统计: 625 总浏览,

身边的那些精英们~》上有 6 条评论

  1. 相信,笃信,坚信,信念,迷信,痴迷;迷信和痴迷应该是热爱的比较高的境界。爱需要理由吗?需要,也不需要。不疯魔,不成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