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匠教人,必以规矩——马昊杰

2004年在济南舜耕山庄举行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研讨会”上,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陈中华先生,亲身验到陈先生如沐春风般的教诲。陈先生在会上汇报了其在北美传播太极拳的情况,提到美国颇具影响力的一家华人武馆乐意他在其会馆内教授太极拳。陈先生的品格,或许“温、良、恭、俭、让”才可形容。

2001年我求学于济南,临行前家中长辈有言,济南城藏龙卧虎,其中有传习太极拳者,可从而学之,以卫生保命。天幸之,得遇名师启蒙,步入陈式太极拳之门。因我生性愚钝,兼之内向,未得老师技艺皮毛,不敢以老师名讳示人。2006年我毕业回家参加工作,琐事繁多,练习太极拳虽断断续续,但不敢轻言放弃。练拳日久,似有所悟,但无名师指导,心中总感迷惘。多年过后,自觉无丝毫长进。因曾与陈中华先生有过接触,为其人格魅力所倾倒,故尝试在优酷查找陈先生太极拳视频,跟随先生学拳。陈先生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志在传播太极文化,泽被众生。

中国拳术有内外家之分,先有外家拳,后有内家拳。清黄百家《内家拳法》:“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古人学文习武,为的是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进而“封妻荫子”。技击是武术的生命力。观陈氏后人清末民初时多有走镖护院者,看杨露禅有“杨无敌”之名,可知技击是陈式太极拳的根本。陈王廷创造出陈式太极拳,依据祖传之拳术,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学。杨露禅后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清代王公、贝勒从学者众多,后任旗营武术教师,他创造杨式太极拳。这时太极拳才开始在中华大地传播开来。自古文武相轻,但太极拳因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益寿延年养生作用,被文人所接受喜爱。文人为太极拳著书立说,加速传播太极拳。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文人逐渐使太极拳技击能力蒙上神秘色彩,“用意不用力”,“一不动”,空论“精气神”。这种魔术般的技击和养生作用成为大众对太极拳的主流认识。但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现今人们练习太极拳多为养生。陈先生指出太极拳首先是技击,养生则是在练好拳架时的附带产物。实用拳法练习到一定程度可 “骨肉分离”,陈先生演示为“长”,与中医学“导引术”同。导引,”导气令和,引令柔”之意。《中藏经》:”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筋长一寸命长十年”。然现流行太极拳多有与养生背道而驰者。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是有规矩的拳,不仅现在陈先生为人处世方,更现其授拳时提出的各种法则,如 “开胯旋转、不”“出手不出肘,回肘不回手”“间接力”,有了这些规则,才可依照规则练习,才可不走偏。《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小而言之,练拳也应遵守身各部位的运法则,不是摇头脑,怎样舒服怎样来的“自然”。不然拳术与舞蹈何异,不但功夫不上身,无法达到养生目的,而且会伤身,极易损伤膝关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陈中华先生教拳不保守,研习实用拳法所得毫不保留的奉献出来;身力行,每次授课与学生一一验,语言风趣,善用比喻;耐心解答学生疑问。技击是太极拳的生命力,技击就是大力打小力,快打慢,强打弱。外家拳通过锻炼肌肉,增加力量,训练反应速度达到更快更强的目的。太极拳是内家拳,应是通过“开胯”来掘自身潜力,发挥身力量。开胯可泛指身各关节,也可单指髋关节。有研究表明“人肌肉极限力量:5吨”。髋关节周围有强大肌肉群,通过练习开胯使肌肉群做功产生巨大力量。陈先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开胯”要求,教授学生“拔井绳”可练习开胯,并演示开胯标准:膝盖固定,身却可旋转。用一根棍上套一个环来比喻,并说开胯后人是摔不到的。美国曾有研究证明练习太极拳确实可以防止老年人跌倒。“萝卜酒的博客”《开胯》(2015-05-15)

提到“内功是在任何距离都可以发力,拳击必须手臂长,而内功可以在手臂的任何距离,远到最远,近到贴胸。因为拳击是外形的作,内功是阴阳,是张弛,是静极生气,是骨节通灵,不需要外形变化”。陈先生网上教学视频重突出,学者应多看反复看。陈先生指出要想出功夫,多练是必不可少的,在《换点》视频中曾提出“一万遍”。实乃“理精法密,功在实践”。

陈先生有真功夫,重视实用拳法的技击性,大力组织“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在教学中组织推手,检验练拳所得。《陈中华教推手2015大青山》显示出陈先生精湛的技艺。现场学生掌声喝彩声不断,或许不和时宜,不能静心学习潜心思考。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更多帖子

统计: 933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