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形曲线即太极的圆

s-curve

在太极拳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提及圆圈,画圈,或是作要圆。圆的本质是旋转。通过旋转,任何物件表上的可以画一个圈。球是圆圈的三维延。圆也具有循环的特性,其中没有开始或结束,换句话说,任何地方可以是开始,然后它便是结束。我们如要完成旋转,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单向路径,并且不能在同一路径上后退,否则,它相当于没有做过任何事情。

由于人类的身结构关系,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旋转。可以实现的只是其近似,并且我们也只可能完成旋转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完整的旋转,身需要作出换点换点可以指支点(不动点)的转换或的转换。

在附图1中,AB线围绕B旋转以变成CB线。CB线横向移以变成YC线。 Y成为新的支点。CY线围绕Y旋转以变为ZY线。这表现了具有两个半圆作的完整旋转。这是陈中华老师经常提及的S形曲线。它标志着人画圈的方式。这也是太极的图案。

附图2跟附图1相似,只是没有横向移,使B跟Y直接转换成为不动点

附图3也表现了一个旋转。虽然我们可能霎看起来不大像,但它也由两半的作组成。在这种情况下,圆变小了,然而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椭圆形。

附图4作为进一步分解的旋转。这里描述了一连串的换点(B,C,D,E,V,W,X,Y 那几个支点)。为了简化附图,它使用了八个相等的部分,然而实际上,它们不需要大小相等。整形状也是不对称的。这附图是两维的画像。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支点不是位于同一个平上,整形状将会是如何扭曲。

为了使旋转能贯切进行,前的部分必须不能倒退,使已得的位置成为下一个部分的起。现在让我们以实际拳法中的右正圈为例作出描述。在最基本的练习中,正圈有三个步骤:

  1. 收肘
  2. 转腰
  3. 出手

第一步骤后,肘必须碰到侧肋骨。在第二步骤中,当肘贴住肋骨时,用力将右脚撑到地上并以左胯作为支开右胯,使腰向左转。这是前半圈的作。在第三步骤中,右胯将作为支用力将左脚撑到地上和开左胯使因齿轮效应出右手。这样便完成了后半圈。请注意在整个圈中,腰仅向左转。

让我们看看手肘之间的关系。收肘不收手是前半圈,出手不出肘是后半圈。这是转换的例子。在画圈中,肘永远向内,手永远向外,保持手肘之间的拉伸。

的四个附图显示了实际作中S形曲线的不同表达。陈中华老师也曾经示范在没有任何明显的作下,用特定身的外形和各种拉伸让劲以旋转方式运行。这话题在将来再深入讨论。现在,我们继续努力练拳吧。

关于 陈中华太极馆多伦多教练、青山教练何家伟

何家伟在加拿大多伦多,曾任IBM云端数据库部门领导,现华为加拿大数据库开发主任工程师。原来身体比较瘦弱,从2009开始习练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后体质提高。多次参与加拿大多伦多,加拿大渥太华,美国爱荷华,美国纽约实用拳法讲座。他现为实用拳法多伦多教练及讲座组织者,自2011年以来一直积极地在加拿大多伦多,万锦市,列治文山教授和推广实用拳法。他于2013年1月18日成为陈中华入室弟子,现为加拿大武艺会副主席,和他的老师一样,他肩负责任将这种伟大的拳法与别人分享。他在2019年获青山教练荣誉,而在2022年7月完成38,000遍一路。从2020开始担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青山太极文化研究院讲师。他曾在各大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获得奖牌,亦经常在实用拳法网站发表文章与视频。
统计: 4416 总浏览,

S形曲线即太极的圆》上有 4 条评论

  1. 如果我们结合陈老师的视频《缠丝原理和作》来读这篇文章,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篇文章我能理解的知识:圆的本质是旋转,圈是旋转的运轨迹;实用拳法只有两个作顺缠和逆缠,所走出的不同运轨迹是有不同部位的换点造成的:换点可以指支点(不动点)的转换或的转换,这个概念很重要;前的部分必须不能倒退,使已得的位置成为下一个部分的起点。
    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我们如要完成旋转,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单向路径,并且不能在同一路径上后退,否则,它相当于没有做过任何事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