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求索得真谛 背道怎能入殿堂—-我在太极路上

仇广金在大青山2017.2

本人自幼(十三岁)爱好武术,那时自己看书练习,身段还很好,什么鲤鱼打挺、旋子、空翻等作均是“自学成才”。曾经因为有这样的身段,家乡的两个传武方家想纳我为徒,终因主客观不备,未能如愿,但武术梦依旧在。
曾经在那个气功盛行的年代,为获特异功能,深夜打坐,晨起站桩,坚持数年,虽有诸多神经反应,仍未获得神奇的真气和特异的功能,倒是耗去了不少宝贵的光阴。

雪中的大青山山门

从十三岁到二十三岁,十年摸索,未得真火,于是停练几十载。期间结婚、生子、工作,又由于懒惰而生“三高”。反思前十年,虽未获“神功”,但起码锻炼的身还行。
大概是看到网络或电视上太极推手的神奇表演,又燃起我追求神功之梦。2005年起又开始爱好起太极拳。在读师范时学过简化太极拳,2005年起又跟本县一位姓刘的拳师学习陈式太极拳56式竞赛套路,再后来还学过陈氏老架一路的前十三个作。这段时间前前后后大概又是个十年
也许是我太心急了,学习时间短,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太极功夫;也许是考虑到那些学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人也未见奇迹,学到的仍然是招法或擒拿,滔滔不绝的是—–,仍然试不出劲来。难道太极就没有别样的东西?我在太极路上迷茫了。

大青山国际酒店

也许是有缘,2014年的某一天,我在网上搜索太极方的资料时,发现了陈中华老师的教学视频。由于讲解没有玄虚,能听进去,而且部分极其简单的作还能试出劲来,这便深深吸引了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细思量,为什么如此认定这就是我要找的太极功夫?
一是用结合具有实践性,怎么练就怎么用,练和用都遵循阴阳的道理,把道家阴阳学说变成指导用的理论,并于现代力学相结合,使玄奥的阴阳理论具有了实证的性质,看得见,摸得着;
二是难练。这恰是我认为“真太极”。难练在于每个作与正常人的习惯不同,实用拳法符合力学的道理,而身本身又不是机械,那能容易练就这些?难练还在于练开,尤其是肩跨的活范围要大。如此等等,练太极拳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夜景大青山

既然找到这样中意的太极拳,那就下决心练吧。2014年起先在网上学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前十三个作,兴趣越发浓厚。虽然不是电视上表演的那样行云流水,但有其内在的东西,我又不是追求表演。
2015年,五十多岁的我踏上青山求圣之路。青山学艺真应了武侠小说的那种情景。背着行囊,徒步上山,身心都有别样的感受!
当我问陈老师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还能练吗?陈师说:“那还能比不练更差吗?”,我克服了心理障碍。
之后,每年寒暑假抽时间去大青山参加培训。在网上购买了很多陈老师讲拳的视频学习。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无论刮风下雨一定练完规定的作,而且早晚各练一次,争取一天是他们两天的练功强度。

大青山的早晨

不慕热闹,甘于寂寞,练拳强身,实践实用拳法。
另外,激励我练拳不缀的是陈中华老师的太极功夫。那种亲见的发人于无形的太极劲力令人叹为观止;那种关节的开合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还有那些练了十几年几十年太极拳或者是其他外家拳的老中青拳友,接触到实用拳法,对陈中华老师非常仰慕和称赞,从他们身上我也间接的认为找到了“真太极”。
通过坚持练拳,身健康状况逐渐好转:“三高”还剩“一高”且已控制良好,腰痛虽有多次反复,但已基本逆转康复。

大青山秋景

太极的东西也逐渐有上身,兴致高时还给能表演一下“推不动”、进步伸手,还令观赏着颇为惊讶;曾与一位练几十年太极拳的人论道试劲,自己更感觉“真”的假不了。
小小的成功激励我努力前行,继续参加培训,刻苦练功
2017年寒假参加培训时,被陈中华老师纳为入室弟子,从此练拳便成了一种责任,一种甸甸的责任。
感谢陈中华师父,对太极拳的无私传承!
入门修炼更要加倍练功,不负师父和实用拳法团队的重托,争取一切机会练好实用拳法,传承实用拳法。

2018年8月6日于湖陵

更多帖子

统计: 1035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