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点对上了,就没有距离。”这话陈中华大师近两三年来说过不止一次了。
愚下听了并不明白,也一直没放下这个问题,今天早晨正准备出去打拳,突然想起这句话,而且眼前并不清晰地浮现出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还有各种旋转的空间形象,就索性坐下,把想到的理清并且用文字记了下来。现在就给各位聊聊这个。
说到点,太极练家都不生疏,但是无论在套路和走架中,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或者还有其它的点,或者还有别的几何图形)。一说“两个点”,人们自然会想到,空间中任何两点都可以认为是相对的,任何两点之间都可以连出一条直线,陈中华大师指的显然不是这个。那么,究竟是什么意思?愚下以为,“两个点对上了”指的是两个点之间建立了某种符合需要的对应关系。没有这种对应关系,就不能称为“对上了”,而只是(在太极拳意义上)互不相关的两个点而已。
“对上了”的两个点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指两点之间的对拉关系,可以是对压关系,也可能是因为拉缠或压缠形成的复合关系,当然还有意念的作用在内,产生出具有适用性能的关系。形成这种对应关系的前提,是两点之间不能有障碍。没有了障碍,传力的时候,力才能在两点间由此至彼,快得如光如电,而且极少损耗,这就是陈中华大师之所以说“没有距离”。如果两点之间还存在障碍,两点关系的质量就受影响,乃至关系被彻底破坏。
咱们练的,就是在两点之间消除一切可能的障碍,不该动处不动,杜绝横动横劲,甚至消除过大的力和松,以期建立符合要求的对应关系。愚下以为,咱们得把任何两点“对上”的能力练上身,到用的时候,可以迅速、高质量地把选用的两点“对上”。
咱们见过陈中华大师做的示范,应该还记得他把一只手放在对手的身上,往自己脚上一合,对方就倒了,他的肘压在对方小臂上,往自己的膝盖上一合,对方就跪倒在地。这都是两点对上之后往一起合的威力。愚下曾用大力推他,他垂着两手站着纹丝不动,那是他通过“对上了”的点,把我的力传到他脚下的地里。他伸手击人,手几乎没动,对方却受了大力,腹膜破裂成疝气。那是他把后脚发的劲力,通过点点相传,以极微小的损耗传到对方肚子上。
一点与另一点对上之后,可以换成跟远处的一点对上,完成后再改与更远处的一点对上,依此办理可以自头顶对到脚尖。这一步功夫有了,不论多远,两点能即刻对上,中间各部各点自然不动通透无碍,这也是一气贯穿九曲珠。
愚下以为,点不仅在自己身上,也可以在对方身上,甚至在空中,随着功夫的提高,不但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选点,点点之间对上的质量也必然更高。
由这些点、对上的两点连成的直线或线段、线段与线外一点构成的三角形(一个平面),平面加上平面外一点构成(三维的、立体的)四面体;一身多个三角形构成三维的坚固、灵敏而锐利的攻防结构。所有这些,都是由点的设定和“对上了”的两点构成的,找(设定)点容易,让两点“对上”不易,咱们先努力把两点之间的事情做好吧!
这些远不是一篇短文对付的了的,有的内容也不是目前愚下能说清楚的,容以后再聊。
更多帖子
- 合住 (强烈推荐)
-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 (强烈推荐)
- 挂档与空挡 (强烈推荐)
- 占据空间的极致 (强烈推荐)
两个点对上,孙老师讲的大好了,谢谢。
点对上,一直也困扰着我由于根基浅,没有任何想法。今天看孙老师的观点,受益非浅。谢谢!
孙老师关于点的论述非常细致精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