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修、“德”“才”兼备;“黄”“蓝”交融、“中”“西”并重。

——走近陈中华老师

最近因工作中发生的一些杂乱事,让我能在安静下来总结、思考并增加点“人生感悟”,更深层体会到“工作不是你人生的全部,应该有更加丰富、绚丽多彩的人生”,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上“大青山太极学校”网站浏览学习,仔细研看了两段很久以前购买的视频,因单位怕大家上班时间上网耽误工作,就控制上网流量、限制的网速几乎不能看视频,在单位工作累了一整天晚上就没精力、心力回家再看,所以不瞒大家说,虽然当时看一小段视频仅凭感觉不错就购买。

却一直没有深研、细练,以致于功力也一直“停滞不前”;近几天看的两篇“发力”、“肩膀作”,也可能经过一年多的修炼,练到某一阶段认识会提高(站的层面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现在更注重视频讲的话、演示的动作,进而仔细分析,“慢嚼细咽”、细细品味,受益颇多。更得益于与朋友一起的两次上山,近距离接触陈老师,聆听教诲时的某些点拨、提醒,我再次认识到老师常说的“少说多看”。

尤其少议论别人练得怎样,更要注重“向内修行”,把自己练好才最重要;练好——需要方法正确,这就要找对“明师”而且这个师父还要肯教;此处“明师”而非“名师”,“明”、“名”之分,孙中华老师的文章早有论证,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者可以到孙中华老师的博客里寻求答案,孙老师颇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大学、工作、体育、武术、多语言、国际谈判等),从文学素养到武功底蕴,也常常令我“艳羡不已”,而我有缘得以在十六期培训班中结识孙老师真是“幸运”。孙老师赠我的“抱朴归真”书法也一直挂在办公室中。

还是再继续说“练好”吧,要“练好”:一要“练对”,方法正确、找准轨道、定好方向、需要真正明理的师父教;二要“练细”,“细节决定成败”,要想“细”,就要“慢”,“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当然“慢”与“快”也是相对的,要讲究一个“度”,要注意“守中”,或许练得太慢,对于“学艺不精”掌握不透的新手会因太慢而“断劲”。

三要“练勤”,这就是说,要勤练,方法正确、方向无误、细节也研究明白,那就需要“苦练”了;记得陈师说过,他就常常凌晨两、三钟起来练功,一方环境清静不受打扰,另一方头脑清醒会多做思考。当然练功时间因人而异,但苦练还是必须的,要一遍、二遍、三遍、……,一天、两天、三天……,“天长日久”、“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天道酬勤”;只要做到这一些,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功夫会自然上身,“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用陈老师的话说,是慢慢“修”来的。

陈中华老师

有了前些天两次上山的近距离接触,聆听过老师亲身经历的一些“往年旧事”,也抽空上网浏览了一些关于介绍陈师的文章,让我对陈师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暂用本文十六字的大标题(八个方)概括,这也可从我以往为数不多的参加短训班,十六期“黄埔”集训班等,感觉到老师渊博知识、“寓教于乐”的源泉,中外知识交融、“东方智慧”与“西方科普”触类旁通,我想有了“东方文明”之“持正守中”的智慧,结合“西方文明”之“科学探究”的精神,并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经营大青山,目前其太极文化已为“旅游兴市”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太极学校”更将借此强劲东风插上放飞的翅膀,“志存高远”的梦想会在老师带领的团队刻苦奋斗下,在踏实践行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目标。

就让我带领大家从“八个方”仔细阅读一下陈老师的丰富人生吧。

陈中华2008年在大青山玉兰阁前演练掩手肱捶

第一组:“文”“武”双修。先讲“文”——陈师家庭背景:父亲正直刚强、行伍出身的他遵纪守法,母亲勤劳善良、曾被授予三八红旗手,省劳模范;父母的优良品质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兄妹四人,“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老师年轻时家境一般,他立志求学这也得到父母支持,经过个人努力终于学有所成,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使他轻松拿到走出国门的钥匙。

而留学加拿大后的再进修“教育学”研究生,更是让他在现今每年众多场次的太极培训班及大型演讲报告会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再谈“武”,陈老师自幼习武,而得拜恩师洪均生(下称洪公)让孙中华老师描绘的颇为神奇,洪公师从陈氏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公(发科)并深得其真传,武学深厚、为人友善,实乃一代武学宗师级人物;陈老师得到洪公悉心指导,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一九八五年陈师携妻留学加拿大时身上的功夫已然超群。出国后更是坚持修炼、“深耕不辍”。

自己练功长进的同时还教导更多人(包括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学习太极,努力把太极——这一中华武术的瑰宝推向全世界,从而不辜负恩师洪公对他的厚望。经过严密论证和精心筹备,历时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均生太极广场”于二零一三年七月圆竣工。七千多平方米占地、海拔五百四十米高度、投资数百万元的大青山“均生太极广场”,以其恢宏气势、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形成的超大气场等而让

太极圣山大青山古城堡

“叹为观止”;河图、洛书的“神机妙算”、八卦定位的“演绎推理”、太极阴阳的“同生共存”,吸引着多少武术爱好者及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而这不就是陈师“饮水思源”感激恩师洪公教诲的一种“情怀”展现吗?一九九八年,陈中华老师又成为陈氏混元太极拳宗师冯志强入室弟子,对混元拳和混元功做了深入地了解和学习。

第二组:“德”“才”兼备。先讲“德”,中国人五千年文化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归纳出孔子的“真诚”;“孝、慈、忠、恕”凝练出孟子的“向善”;教育激励一代代中华民族包括今天的我们,做人、做事都要讲“诚信”、重“仁义”、守“礼节”;道家文化《道德经》现出老子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结合《易经》提炼出的“易”、“变易”、“不易”,要求我们做人、做事都要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大青山云海

只要不“逆历史潮流而”就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再说“才”,正因为有“文”“武”双修,陈老师有很深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并掌握一系列科学的教育方法,七十年代末的“天之骄子”既有“鲤鱼跃龙门”的喜悦,更有“居安思危”、“东学西渐”、“出国留学、学成报国”的爱国知识分子“情怀”;学术上也是“精益求精”,“一专多能”,九十年代的海外留学、研究生学历更是“凤毛麟角”。“武”则得益于洪公、冯公二位武学大师的亲身指导、拨,甚至是“言传身教”,再加上源于爱好的数十年精细钻研、勤学苦练、陈师的武功之高真的是“深不可测”啊!

大青山秋天的云空

第三组:“黄”“蓝”交融。“黄”与“蓝”——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碰撞,黄色文明(黄土地)指的是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原大地发展延续的“农耕文化”、“羊性教育”——来自于历代统治者(帝王)们为了便于巩固统治地位,宣传“儒家”的“忠”、“恕”之美,而华夏文明的自我修复及进化演变,还要靠“狼性文化”,《狼图腾》就记载匈奴、西夏等袭扰边关、杀人放火、劫人掠财,很多地方被易帜甚至是“改朝换代”,进行一次次的“大换血”。

大青山云海日出

而蓝色文明(代表海洋、远洋国家),崇尚科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勾股定理”。前一段时间刚阅读完曾任职谷歌、腾讯某方执行副总裁的吴军老师的《文明之光》,说到中国的一些发明,如“瓷”、“活字印刷”,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而逐渐被后来者跟上并超出。

譬如“制瓷技术”仅凭借某一些先辈的偶然发现和灵光忽现,发明了陶瓷,并在早期西方及东亚没有发现制瓷的必备原料——高岭土,而发财无数,也带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并在元、明朝及随后的唐宋都曾领先于世界多数国家。正是因为缺乏科学探索、追本溯源的精神,没有对制瓷过程中,原材料的准确配比(添加不同材料带来的变化)、烧制温度和时间的精确控制、制作及烧制工艺的不断改进等等。

大青山日出

导致我国制作的瓷被“严谨”的德国、“精工”的日本所超越,现在世界上高端瓷市场产品:德国瓷是“状元”,日本瓷就是“榜”,中国陶瓷仅仅落得个“探花”。“活字印刷”是中国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由毕昇发明“泥活字”,因为活字用泥土制作,“易碎”、“易碎会使单字重复周转次数少”、“易碎也可能导致印刷过程的不断修版”而费事、效率低下等等原因而未被大规模推广;

直到1440年左右,来自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在学习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后,并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结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并在欧洲迅速传播开来,得以实现印刷工业化。工业化进步更大程度降低印刷成本、文化得以迅速普及,从而带科技更加快速发展。

历史的机遇让陈师得以跨出国门,融入西方世界,得益于多年的西方生活经历,西方文化(蓝色文明的熏染)教会他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探索“习武”一种内在的规律,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众多号称“武学秘籍”中“去伪存真”、“剥茧抽丝”、“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活学活用”;“黄”“蓝”交融,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让陈师既学会了用西方人“逻辑”分析的思维,穷究真理之所在;

而“根深蒂固”的黄色文明,让陈师在“传道授业”、“解疑答惑”的过程中,择徒慎重,目前在列的“弟子规”中仅有区区229人,以陈师目前的业内名声和威望,足可招纳更多弟子为实现其梦想而共同奋斗;但老师择徒更重“德”,“德不孤、必有邻”;秉持“仁、义(孝、慈)当先”、“克己复礼”、“诚信为本”,先前有句网络流行语“No  do  no  die”, 信佛的人都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第四组:“中”“西”并重。先讲“中”,既是“中国的中”,更是“中庸的中”,是东方人的智慧,讲究“居中”、“适度”、“不偏不歪”、“刚刚好”;太极描述“中”,“持正守中”、“中正安舒”、守住“中间”这根“主”,这也就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也就悟出来太极的一小门道;“西”本来想用科学的“科”字替代,但觉不够对应,用“西”与“中”会更加“对仗工整”,同是表示方位或方向、表字义更加“遥相呼应”,也会现“中西合璧”,展示中华文明的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尺、无欲则刚”;

但西方文明,更注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他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大量的试验进行验证,所以反映科学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更多地颁发给了西方科学家;其实这个“中”“西”并重,其很多内容与“黄”“蓝”交叉重叠,只是看问题来自不同的视角、维度,分析问题用的不同思维方法而已。

陈师正是因为有了上述十六字八大方的集合,“出身玄黄”、“浸染蔚蓝”、“守住本中”、“融入西科”,既有“文”的淀,又有“武”的精研,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庸之道”,结合西方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推行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带领着一群有着共同“情怀”的人,就像《西游记》中的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一样,途径“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涉过“千山万水”、穷尽“千言万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归一)”,只要坚守“心中的梦想——(去西方看看、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并为实现“取到真经”的崇高目标,不为“利诱”、不怕“恫吓”、不惧“生死”,守住人类本的“心猿意马”,坚定信念,一路向西、向西、向西……

目标清晰、方法正确、方向对准、坚守信念、慎言践行、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心中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一起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做个“追梦”的人吧。

许爱华       2017年4月4日

统计: 917 总浏览,

“文”“武”双修、“德”“才”兼备;“黄”“蓝”交融、“中”“西”并重。》上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