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真不动陈中华太极馆第四届实用拳法讲座之八(没有七)。
讲解: 陈中华 片长: 13 分钟 语言:中文 年代: 2018 难度:5/5 地点:日照真不动太极馆
视频文字转换:陈为珣
学员在推手练习过程中…
用腰,用腰顶住,不对,用腰,你看,到这儿了吧,这地方掤住,这儿拉开,拉长掤住,转腰,这地方拉长,到这儿了吧,顶住,把这儿拉开,一拉开就使上劲了,劲就大了。
先把手锁在这儿了吧,你这样感觉对方有劲,你顶上试,就觉着劲很大了,然后把腰一转,把这个地方拉开,不是靠这个去做,把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把这个里面拉开;主要是靠长度,好的,这会可以了,只要合上,就转腰就行了,你在这就可以了,你看,不要动了,你看,不要动,把这儿拉长,你把他拉长了,翻过去,把这儿拉长,嗳,对,对,对,你这儿靠上,嗳,对,对,明白了这个道理了,就所有的动作就是里边做到。
嗳,好,这个可以了,你看,你这手放在这儿,往上托,嗳,别往后,你往上一托就紧了,这地方在往下一落,再一转腰你试,这就行了,嗳,就这个动作
就拉开这一个动作,你看,你劲再大,我在这儿吧,你试,劲很大吧,然后我往这一来,这儿这么一拉开。
嗳,好,这不有了吗?这么往上一顶吗,嗳,对,好,还没拉上,好,没拉着他,你划拉大了,就这样,嗳,就这样,就把他,就把这个位置得拉开。
嗳,好,你只要把放在任何位置都行
你拉住他吧,直接把这地方拉开,嗳,好,肩太高,你起肩了
嗳,你推我你试,我直接拉开,你看着做吧…
有点感觉了吧,说将来呢,一交手的时候,你看,我已拉开了,合住这样就有劲了,两人身体或胯靠上,身体合力保持住,然后就是以腰做动作,胯顶起,腰胯往后拉开。
老师让学员多次试手过程中,反复讲解一个动作,让多人来回试验。手合住对方,手不给对方力,当两人定住都不能动时,转腰,把腰和身体的各个部位拉开,将对方送出去。
更多帖子
- “陈中华老师2012年大青山推手训练精选”视频花絮 (强烈推荐)
- “21届大青山讲座-28”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21届大青山讲座-29”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第四届日照讲座7陈中华教推手”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今天才明白,这个就是保持手上的棚劲不变通过腰的换位找到能吃上劲的点,或者是通过腰的换位把对方引到坑里。
在腰里有两类动作,一个是转,一个是拉。在这个视频里主要讲“用腰拉长”,通过拉长拉开自己的腰,打到对方身上,把对方的腰拉开。
手上要使点劲,不用劲对方不上当。手上的劲是佯攻,真正动作在腰里,把对方的腰拉断以后(上下连不上了)再做真正的动作。腰里的动作是上面固定不动(保持)拉bottom。
最后注意,孙洋摆屁股的方向不同,打的方向不动。这是尾舵。
接触点不动把自己拉开
这个视频涉及内容较多,总结不全面,欢迎大家补充,我们共同分享,也欢迎把心得或问题发在评论区,我们共同探讨。
视频总结:
一、这个视频自始至终老师都在强调腰胯的拉开。拉开了力就翻过去;拉开了对方被撬起;拉开了对方就没有位置了;拉开了对方就没结构了;拉开了,我就长了,力就大了;拉开了,对方就不敢动了。需要强调的是:1、通过我不改变身体结构的拉开,把对方身体拉开,从而破坏对方的结构。2、拉开是多维的,视频中开胯是三个维度的,既三分力。3、腰裆转换是以拉伸为基础的,是换点的基础。有目的的拉伸动作,就是转关。
二、在视频中陈老师还强调,我们不是靠力量,是靠长度。怎样增加长度?
1、支点不动,通过拉伸增加力臂长度,在本视频中都是用的定住两头,拉伸中间。拉伸也是转。通过两个齿轮咬合的转,两点对开,距离发生了改变,象楔子一样把对方撑开,这是棚劲,也是自传,也是换点(力臂)。视频中通过上下、前后,左右的腰的开合,把对方撬起后,再拨对方。
2、合住对方,换位置(支点)。用手合住对方,通过腰裆转换,换了位置,从而改变了力臂的长度。
三、在视频中陈老师强调,做拉伸动作时,不能让对方知道。
1、所有的劲都是和对方合上,其他的不要用力,都是自己开的,不要把劲使在对方身上。2、动作是在里边做的,做在自己身上,不是做在他人身上;手上不要用劲太大,不要推,不动换位置,不要让对方知道。不能晃,一晃对方就会跟着你。3、要挤着下去。
四、陈老师曾说:过不了这个关,是你打我,过了这个关,是我打你。这个关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分阴阳,分了阴阳就有了拉伸动作,只要有伸的动作,就有了棚劲,对方的力就能翻过去。有了拉伸,有能实现各部位的转换,就能换点,换点就是转关。出奇在转关。老师的秘诀:就是过了拉伸关,并能互相转换。
六、10:11—最后
视频分析:
1、视频中老师要求,先用肩顶住对方,通过拉伸,把自己开了,换了位置。
2、给对方挖好坑,然后把对方放到坑里,这个坑就是空。
3、做动作时不要晃,晃就和对方发生了关系,对方就会跟你跑。
4、不能有横的动作,要挤下去。
五、07:33—10:11
视频分析:
1、和对方合好后,通过开胯,伸开,腰裆转换,改变这个大秤的秤砣,增加了力臂的长度,从而力量发生了改变。
2、都是自己开的,不要把劲使在对方身上,我们所有的劲都是和对方合好。
3、伸开,就是给你加了楔子,这就是棚劲,放了不行,不放也不行,是你处在两难之中。
4、开的时候,不能让对方知道,视频中的方法是,先顶一下对方,然后换了位置。
四、06:30—07:33
视频分析:
1、前面合住,拉开后面,然后再拔对方。难点脚的方向和手的方向如何对上。
2、不能动前面,动后面,慢慢的把劲前后串起来。
三、03:35—06:30
视频分析:
1、手上不使劲,动作都在里面,作在自己身上,不能做在对方身上。
2、腰各个方向、位置拉开,03:35—04:12两个视频演示,手不动,身体下沉,上下拉开,转腰。
3、拉开了力就翻过去,拉开了对方被撬起,拉开了对方就没有位置了,拉开了对方就没结构了,拉开了,我就长了,力就大了,拉开了,对方就不敢动了。需要强调的是:通过我不改变身体结构的拉开,把对方身体拉开,从而破坏对方的结构。
二、01:49—02:49
1、陈老师用了四个示范演示,强调把腰胯拉开,拉长,掤住、转腰。
2、01:49—01:57视频分析:通过开胯,膝外展,产生前后的力,上下开胯,拉开腰,产生上下的力,转胯转腰产生左右的力。可以看出,陈老师通过开胯,分出了三对阴阳,即三分力。
3、在这四个演示中,都强调一个拉伸的概念,伸是通过拉出来的,通过伸,把对方很结实的结构拉开,破坏对方结构。这四个示范,通过上下,右左的伸来加强力臂。都是定两头,拉中间,像弹簧一样拉开,使竖线和横线产生开合,
一、00:00—01:49
1、孙洋成功的动作都是因为合理的换点缘故。
2、00:51—0056的换点,对方以左腿套孙洋右腿,孙洋逃脱后,进攻对方右腿,通过换点成功逆袭。
3、01:01—01:13左手、腰、腿、及右手的换点。
开始导读这个视频,有在线的请在评论区评论。
在学习
在学习
拉开,伸长。
合住调整自己,手不动腰胯拉开加长力臂一转腰对手就出去了
感觉:一是02:26中间像弹簧一样拉开,里面做动作,二是04:06进去后定住进步的腿,抓住对方自己拉开它,翻的时候转腰。三是09:52用肩顶住上边,拉开下面,一翻就有了。谢谢老师,谢谢教练们
知识点总结及分析:
一、支点不动,通过拉伸增加力臂长度。拉伸也是转。通过两个齿轮咬合的转,两点对开,距离发生了改变,象楔子一样把对方撑开,这是棚劲,也是自传,也是换点(力臂)。视频中通过上下、前后,左右的腰的开合,把对方撬起后,再拨对方。陈老师反复强调,动作要做在自己身上,拉开后对方就没了位置,前面合住,后面做动作。
二、合住对方,换位置(支点)。用手合住对方,通过腰裆转换,换了位置,从而改变了力臂的长度。视频中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换位置后,不改变原来动作方向,继续完成动作;第二种换位置(轴)后改变了动作方向。陈老师强调:1、所有的劲都是和对方合上,其他的不要用力。2、不动换位置,不要让对方知道。不能晃,一晃对方就会跟着你。3、要挤着下去。
一口气把视频看了十几遍,联系陈老师所讲的许多道理,慢慢理清头绪,初略地谈谈感受:1、陈老师示范几乎没有费动作,而学员之间总觉双方手臂几番纠缠,就是找不到理想位置,陈老师在旁边提醒:这个位置可以了!,然后拉开、转!果然奏效,那么,双方交手,什么才是双手的“好位置”?理论上讲“挨着何处何处找”,也就是陈老师讲的“触点不动”,然而对方要动如之奈何?所以首先我必须示弱(非退却,而是对方51,我49)让对方觉得可以搞定我,他心理上就不愿意动了;技术上就是“收肘不收手”,通过收肘,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接通,同时进胯进身占空间,两手之间的关系是“摽住”(两头相反,中间不动,其中一端与足相连,都是好位置);有时对方力量大,也可让到其力尽头(非整体退却,而是左重则左虚,而右已进),对方给了我好位置!有时手摽住对方了,但是两手之一并未与足接通,此时手不动而要把同侧或异侧胯填入手肘-足线中间,然后沉肩、开胯,拉开躯干,使这条劲路内部“充满能量”,此时劲力同时入对方身体,直达后足(拔根),要点是“出手不出肘”,劲力入敌身“不流水”,再加上占据空间,就是”合满“,最后就是加一点的事了(可原来方向继续加长、可在垂直方向加力等)(陈老师不许胡乱联系,但我想适度的逻辑分析还是有益的,所以斗胆评论一二,罪过、罪过)
在推手时,脚上固定一点不动,手上将对方合住,把身体的关节拉开,将身体拉长,力向手、脚两头对拉,自己身体内部较劲,将对方推开或摔倒。
学到很多东西,得找个陪练好好练习
视频中陈中华老师指点并反复演示,推手要把劲使在自己身上,不要使在对方身上。二人合住后,要把身体尽力拉开,调整好胯,调整身体结构的时候,合住的劲不能丢,手上不能随着身体调整而丢劲,劲不丢而调整,对方不知。感恩师父!
师父多次在自己身上教试,多次回看视频,身体才略有些感受。把身体拉开,劲要使在自己身上不要使在对方身上。劲不要打短了。长打短。劲一碰对方就要过去。感恩师父。
外边合住,里边拉开!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多练一路、基本功!会合、能合,才谈得上里边拉开,前提是里面得拉得开。师父教得简明扼要,不知得练多久才能上身,心向往之,然路漫长,努力!!!
一、“手上不用劲,主要靠长度”,怎样增加长度,是通过换点来实现的,第一种是换力臂的点,在支点不动的情况下,要分阴阳,把自己(力臂)拉开,第二种是换支点,通过支点的变化来增加力臂的长度,合住后换了位置,起到了“偷梁换柱”的作用。这就是老师说的“出奇在转关”。
二、推手技巧:前面所有的劲都是为了合上,用后面打;一边拉,一边进;动作是在里边做的,做在自己身上,不是做在他人身上;手上不要用劲太大,不要推;棚劲是对方放了也不行,不放也不行;要挤着下去。
陈老师常说我们要跟自己想的方法相反。上身顶了对方,定注不动。(平常往往只是顶。)下身(胯)往后拉长。这像开了一个洞一样,就可以把另外一个身体部分压进去。三角形的一边拉长,对角往那边走。
手合住,不动,把腰拉长。对杠杆原理、“手不推人”、“发人在乎调己”有了更好的认识。谢谢陈老师的无私分享。
推手:⒈腰拉开,拉长棚住,转腰。⒉把自己开开,往上顶住,对方下压的时候,把自己开开,像顶住的棍给撤掉。
纠正孙洋:⒈肩高了。⒉胯没进去。
就拉开这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真的要花好多好多时间跟精力练,这就是功夫。
不是推,是把自己拉长。
老师一直说,套路要勤练,推手也要常推,不要怕倒,会倒才会站,在推手中学会用法。受教了,陈老师!
陈老师在视频中讲解了两人推手的动作,先合住,边进去边把腰拉开,拉到最长。再把对手发出去。
真神奇,里面拉开,一伸手对方就出去了。
用手合住对方不动,手就别在使劲了,在自已身上做不动,拉开,旋转,撑开,手拨,对手就挡不住出去了,今晚在别人身上学着试了,还不能很好做出来,说明量上练得不够,但好在师父指点了迷津~我今后在这方面怎样练对。这可是在其他学不到的,我要好好珍惜,感恩师父!!!
很少看到难度级别这么高的视频,感恩陈老师的分享!原来只听说过太极练的是腰裆劲儿,今天才打开眼界。更难得的是视频中陈老师把这种发人于无形的神技的各中巧要解释和展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慢慢干货,是习武者不可错过的宝贝!
合住,拉开用腰打!师父讲练示范太精彩了!
两人两手后就要合住,然后就是以腰做动作。两人身体或胯贴近时,身体合力保持住,腰胯往后拉开,然后转。两人身体或胯远离时,保持合力,把胯挤进去,然后转。
给你一点,让你加一点,然后把自己拉开,在你加的力上面再加一点。
练会这一个动作也很厉害了,明天找个陪练试试
手合住,动腰。肩定住,下面拉开挤着下去。
陈老师讲解、示范了在太极推手中如何用腰来发力。
不管对方,合住后自己拉开做动作,不要在对方身上用力,只管在自己身上做动作。
这个视频师父反复讲解一个动作,让多人试验。手合作住对方,手不给对方力,当两人定住都不能动时,我把腰拉开,将对方撑出去。关键的核心是把腰和身体地各个部位拉开,拉不开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记得师父有一个20分钟的视频,是2014年在无锡的一个讲座,名字叫《矢量》。讲的就是要把腰和身体拉开,有一点向不同方向产生两个力,哪么中间就会产生一个矢量的力,这个力是无形的,是太极拳打人的神秘的力。在推手中你会感觉到不是手上的力,不知是从哪儿来的力。我们实用拳法的这个力,是非常符合科学力学原力理的。今天师父把这个视频免费送给大家,是想让更多的人尽快掌握实用拳法的核心内容。我在这里多谢了。
本人从小喜拳,接触大师不少,光学太极拳也有十年。但对于实用拳法还是初学者,三年前买了规矩一书,因水平所限,未能领略其中奥秘。今年从泉州陈中华太极馆得到了“庄严,陈旭二位教练的指导,略有认知,更加情有独钟。然涉足不深,未敢妄言。今天看了几遍“第四届日照讲座8陈中华老师教推手”的视频,对其中的“合住,拉开,沉转”讲解和示范,言简意深,有一语胜人千百之感!正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假传者常以其昏昏之词,使人昭昭)学者无可适从!而陈中华老师知无不言,全盘托出,从基本功到散推手为学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轨道。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福音。
合住 拉开
上下分离,太好了
(1)陈中华老师亲自讲解、亲自反复示范,讲解到细节之处!亲身手把手的讲,手把手的亲身让学生体验,感悟,充分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反复亲身言传身教,课堂上汗流浃背也无觉察自己的劳累与辛苦,唯有满腔热情的执着于亲身传授的课堂教学之中…… 令我们已不是感动与感恩的心来听课,而是被陈中华老师的大爱无疆的情怀!所感染同时更加激励着我们今后更要为传承实用拳法、弘扬实用拳法的事业来进一步努力学习、奋斗!从太极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太极!
(2)要反复多听、多看、多试手、多悟!合住 、拉开、拉长、身体结构、不动、真不动、支点、旋转等等讲课的关键词语与内涵要反复悟、反复学……(3)一堂漂亮的太极盛宴大课堂……
里面拉开,不是手上的劲儿。肩不能横着走,直接往下沉!偷着开开!句句真言,还有直观的演示来加强感性认识,感谢陈老师和各位教练!
看了这个视频明白了推手就是我练习中开胯、旋转抻拔的利用,还是要下苦功练习开胯抻拨拧转
很难的太极动作陈老师做起来极其简单。记得陈老师在一个视频里讲过,胯能分阴阳是很难很难的。努力
陈中华老师已经都汗流浃背了,但还是这么认真的给大家讲解每一个动作的关键之处,亲自和大家试验,不厌其烦,太感动了。
多学、多练、多看、多试手。
看了视频,有所感悟。不光要肩关节和胯关节充分练开,还要注意把自己的身体拉开,拉长,才能破坏对方的结构。
陈老师教学总是一丝不苟,亲自示范,特别认真,让我们一看就明白。
“把自己拉开,不必管对方‘’视频中这句话很受启发!
推手不是往对方身上使劲,而是在自己身体里做动作。向对方使出最大的力只是合住,而后在自己身体里拉开。合住拉开对方就没有地方可去了,剩下的只需一拨。
感谢师父的分享!通过学习让我明确实用拳法基本功的重要,视频中的推手就是我们日常推手时遇到的难题,师父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呀!
与对手合住,将上身与下身的距离拉开,使距离加长,再加一个横力,走外孤把对方摔倒。
腰要拉开,要一边拉一边进,合住对方后自己拉开。
看老师的视频两个人交手,接触点不动要拉开下边也要开,腰一转对方就爬下了,练好了真发人如无形。
陈老师发人于无形,如探囊取物,且讲解太极拳内劲运用下沉,转胯之奥妙,让我非常震撼感受到实用拳法推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