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的太极

在接触实用拳法之前,对太极的所有印象都是松而柔,仿佛不柔无以克刚,好似一柔就能克钢。看到的拳架也全是以松柔,圆滑为外在表现,但真的用时,发现全是想象。        2016第一次上大青山,看到实用拳法,不禁疑问破口而出:这是太极吗,这么硬邦邦?
实用拳法外在表现就是硬,棱角分明。
几年的学习和验,渐渐对实用拳法的硬有了认识。
首选实用拳法的劲力来自筋骨。筋就像弓的弦,要把箭发出去,需要一定的硬度,骨像红缨枪的枪头,没有硬度无法刺穿敌人。
基本功,套路,都是为了把身练硬。把身骨骼排列组合,形成一根根棍子。
脚下硬,膝盖硬,头硬,中肘硬。
硬是石头,硬是棍子,硬是钢珠,硬是大地。
陈老师说,棚劲就是能一上来能顶住对方这一下。其实说的也是硬。
洪师爷曾要求陈老师60岁之前,都不要去练松柔。
所以,我们门派的开门功夫就是先把自己练成一块石头,一张铁板,一根棍子,有了这个整,这个硬度,才能出来棚劲。
最近,对硬有了会:1.对方的来力要通过接触全部整地传导到脚,到大地。使对方的力在我身上其他部位发挥不了作用;其次我方脚(腰跨)发出的力,通过硬的传导,全部传递到我方和对方的接触,即对方的身上,而中间没有任何浪费,只是传导。
这个过程说的容易,练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上肢,下肢,分开练,反复找到有劲的那个部位,最后再把一根根棍接到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怕别人说我们的拳不像太极,因为太极不是以像不像为判断标准的。当别人非议你,说你的拳不像太极,我们应该感谢他,因为这是我们走向太极的开始。
陈老师曾用一个“炼”字形容练功的过程,炼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首选是把自己炼成一块铁,越炼越硬,硬到极致,加上碳成为一块钢,但这个百炼成钢的过程是漫长而寂寞的,需要耐心、坚韧和持之以恒的内力。化钢为柔是个质变,相信在正确的道路上日日前行,当有一天,全身18个大关节像钢珠一样形成齿轮箱结构了,外柔内刚的感觉会不请自来。
所以,“硬”才是太极的硬道理!

更多帖子

关于 孙元锋-上海

山东烟台人,住上海,自由职业。幼年喜爱武术,十年前开始接触太极拳,练习过简化24式,48式;2003年,先后学习练习过陈氏太极老架一路,赵堡太极拳等。2016年初,首次到大青山开始系统学习陈氏太极拳实用拳并同时递交拜师帖,2018年7月7日,正式拜陈中华老师为师,成为入门弟子。
统计: 314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