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课过半,不知不觉中实用拳法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几年在陈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从对实用拳法一知半解的小白,到逐步能够开始尝试成为实用拳法的教练。在自己所在的学校中组建了学生太极拳社团,在指导学生传承实用拳法和太极文化的同时,也在实践中积极探寻对太极拳的更深理解。
一直以来,“不动”这个要求,我自以为能做到,尤其在打套路时候觉得应该是做到了要求。但是,直到有一次在学校上太极社团课时,活动室的镜子上反射出了我的“动”。确实,在不做动作静止的定式时,确实是“不动”。但是一旦要做动作,或者发力时,身体仍有小幅度的摆动,甚至蹬脚时身体还会上移。此前的解决方式就只能是尽量忍住晃动。但是在课堂上看到陈老师的示范,以及老师对各位同学的指导,我才知道实践中方法的重要性。就像老师在上课时说的,理论都明白了,实际做的时候还有一些需要调整。
陈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撞墙功”,通过这种方法,让我们找到身体的对拉,定住中间打两头,两个点还要协调上。我在练习过程中,觉着这不就是“阴阳”吗,有前有后,中间定住,其实就是转了一下,身体没有“动”,这才是我要找寻的“真不动”。
想通这一点,我在各个动作中,都找寻“阴阳”,那么我的身体自然也就能“真不动”。过去出手,身体会有向前的趋势,现在前手和后腿对上,身体自然“真不动”。和人推手也是如此,过去一晃就不稳,劲也散了,现在定住“真不动”,通过旋转,便有效果。
要想功夫练上身,理论学习当然重要,但更要在实践中找寻方法,陈老师的课堂教给了我们各类方法,我们“听话”去练,总有一天能够进步,能够从实践找到理论,从理论练到实践。
一直以来,“不动”这个要求,我自以为能做到,尤其在打套路时候觉得应该是做到了要求。但是,直到有一次在学校上太极社团课时,活动室的镜子上反射出了我的“动”。确实,在不做动作静止的定式时,确实是“不动”。但是一旦要做动作,或者发力时,身体仍有小幅度的摆动,甚至蹬脚时身体还会上移。此前的解决方式就只能是尽量忍住晃动。但是在课堂上看到陈老师的示范,以及老师对各位同学的指导,我才知道实践中方法的重要性。就像老师在上课时说的,理论都明白了,实际做的时候还有一些需要调整。
陈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撞墙功”,通过这种方法,让我们找到身体的对拉,定住中间打两头,两个点还要协调上。我在练习过程中,觉着这不就是“阴阳”吗,有前有后,中间定住,其实就是转了一下,身体没有“动”,这才是我要找寻的“真不动”。
想通这一点,我在各个动作中,都找寻“阴阳”,那么我的身体自然也就能“真不动”。过去出手,身体会有向前的趋势,现在前手和后腿对上,身体自然“真不动”。和人推手也是如此,过去一晃就不稳,劲也散了,现在定住“真不动”,通过旋转,便有效果。
要想功夫练上身,理论学习当然重要,但更要在实践中找寻方法,陈老师的课堂教给了我们各类方法,我们“听话”去练,总有一天能够进步,能够从实践找到理论,从理论练到实践。
更多帖子
- 特殊时期爱上直播——郑丽霞 (强烈推荐)
- 2021.7.13陈老师直播课笔记 胳膊和躯干分离 ,一动不动 (强烈推荐)
- 上下分阴阳 胯缝开了2022.11.17.陈中华综合教学 (强烈推荐)
- 真不動 三字經-馮嘉傑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