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点是什么?” 有一天吃早饭的时侯,陈老师问我这问题,虽然他在课上讲解示范的最多的就是“不动点”,我应该知道答案了,但我意识到陈老师问的是更深层的,不是简单的用“支点”就能来回答的,于是我如实回答“不知道”。下面是经过整理后的陈老师的讲解,如有误解,那应该是我的理解还有差距。
在太极拳技击层面上,不动点就是支点。那么整个太极拳的训练就是在练套路和交手时如何找到这个不动点。在实用拳法中要求我们做到内部伸展,达到阴分阳分。在阴阳之间有那么一点不动,实际起到支点的作用。我们从后发力,通过支点传到对方,从而完成技击。
那么不动点的本则是什么?我们再重新回到太极的阴阳上,只有阴阳还不能形成太极。第三个因素既是非阴非阳,也就是不动点,那么什么是非阴非阳?这个问题实际超越了太极拳技击层面, 达到了哲学的高度。
按照字面意思,”非阴非阳“可以换成“既不是阴也不是阳”,这不是答案。我们再仔细地看一下杠杆支点的作用,我在一头用力下 按,另一头必定翘起(太极不就是这么简单吗?),支点跟我下按的动作有关吗?没有。支点跟另一头的翘起有关吗?也没有。依次类推,“非阴非阳”跟阴没有关系,跟阳也没有关系。非阴非阳就是一种状态,由阴阳分裂而产生出的一种独立于阴阳的状态。虽然“非阴非阳”是由于阴阳分裂而产生, 但它却跳出了阴阳的界而达到了另一个层次。在太极的推手中,对手只能感觉到阴(柔软)或 阳(刚硬),却不能感受到他和你并没有在实则上发生关系, 他和你不在一个界,于是你就能控制对手,处在不败之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庸往往被理解为平庸,或与世无争,或逃避现实,其实不然。中庸的境界是难以求得的。通过练拳这条途径,从中找到这种境界,实为人生之幸!儒教的中庸与道教的无为,佛教的超脱,意义上是接近的。所以洪公所述太极既人生,应该在这层面上理解吧。
更多帖子
-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 (强烈推荐)
- 想学太极应该怎样才能入门呢? (强烈推荐)
- 怎样合住劲? (强烈推荐)
- 机器人练法是什么道理? (强烈推荐)
只有不动点是动的,不能停。
拳法练的是身不动。只有在身不动的基础上才能进入到心不动和意不动。
打个比喻,师父说手是不能用力的,要像木棍的梢端。心和意也不能过于追求功利。要是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有功夫了,那么功夫是出不来的。
十多年前写的文章,那时其实对不动和不动点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换到今天体会到了反而很难写得出来。我在评论区里想说的就是要静下心来好好练拳。风景在高处。
师兄十年前就悟道了,现在的功夫可见一斑
看到这篇文章,才想到陈老师有提到过,太极在太极图上实际上不是黑也不是白,而是黑白中间的那条线。我以前的思考是阴就是不动,阳就是动,从中间的才是“真不动”的角度去思考,又发现了以前的想法浅显了。
让我想到了直播课上老师提到的三
嗯嗯,经高教练这么详细的解释,思路清晰了很多,以后再练拳要按着规矩练,分阴阳,动与不动要明了。谢谢高教练的耐心讲解。
拜读了,谢谢师兄
中庸不是犬儒;中庸不是无所作为。
支点也不是无所作为而能达到的,支点不动需要艰深的练习才能做到。
不动点就是支点,讲的非常好,又学习了,谢谢。
儒家的中庸,后人误解错解甚多。卫平师兄的理解与徐化义师兄的解释甚是。受益良多!
卫平师兄站在了哲学角度,以太极文化的思维思考问题,令人敬服,儒家文化的中庸、道家文化的无为、佛家文化的超脱,在太极人生中,这一切文化皆万法归一: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万物归无极,以至于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轴心为点,以轴为无数点,点点皆为万向轴,常看洪师与陈师拳架,都有一个共同的附合自然规律的动作附在身上,如地球一般,无处不阴阳,无处不合乎于天地之道,处处以轴自转、公转,处处以阴阳之动相生相克相合,此乃大智慧矣,吾当刻苦勤奋循之、学之、悟之、承之。
“不动点”是什么?
太极拳就是如何移动不动点的科学。不动点就是力距而不是简单的静止点。力距对正就是虚就是支点。
力距错开就是分阴阳。所以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分阴阳就是区分力臂。外在看感觉就是圆。明明向前退推感觉自己向后转。
对不对。试验一下就知道。
不动点是转折点,折叠点,三节之中节,相当于肘定位,一根筷子之类。
这位学兄理解的真好。我记得老师说过,阴阳在太极里没有用,分阴阳才有作用。怎么分呢?恐怕只有独立于阴阳之外的这个‘支点’才能完成吧。没有支点的动作,力是散的,是不能发生作用的。
謝謝老師指導, 我看到Bruce在英文網頁http://practicalmethod.com/lang/en/2012/11/contradictions/comment-page-1/#comment-5747
說你談過不动点和公转、自转的關係,期待不久可看到老師凤凰城 (Phoenix) 2012的教學視頻。
学习了,跟老师讲的一样。
我看作為槓桿槓桿支點是一個不動點,初期較多放在門軸上即左/右肩胯軸上,但還有一個要保持不動的中心點是腰腹丹田的中心點,丹田是個球體, 球形表面的受力點是槓桿的力點,力點與支點合成斜棍形成槓桿。丹田的中心不動點是五點力爭所形成的,丹田轉動來自兩腿的虛實轉換及下腰的開合變化。所言純屬推測,請各位指正。
洪公强調行拳推手要包含公轉和自轉。我理解纏絲發勁以腰腹丹田為中心,這是自轉的中心,雙方推手用槓桿力,在客觀空間中,支點是公轉的中心,負重是對手的重心,力點是自身的丹田, 丹田由脚支撐。看老師推手上歩或轉身,他的中心點相對身體沒有動,以他個人為中心是不動點。但其他人看,他是在客觀空間中有移動的。他在客觀空間中定出旋轉中心,把對手發放出,那是槓桿支點的力偶中心, 也是一個客觀的不動點。不動點在自轉和公轉中都有,但參考點不同,有主客之別。
我們以地球為中心看太陽,太陽繞地球轉,我們若站在太陽看地球,地球繞太陽轉。太極圖中你站在黑魚眼看黑魚,黑魚在轉,白魚眼看白魚也是一樣, 都是相對旋轉,這是道家的相對論。從這個角度看太極拳研習的是我們和對手的相對關係,如老師講的力量,角度,速度(時間/空間)等的相對因素。
将不动点和公转、自转放在一起看,有帮助。
一切变得虚幻起来。身体内外的任何一点都有可能成为支点和不动点。那么宇宙中是否存在这么一个真不动的支点呢?(这个是陈老师在某节课上提出来的)?
说得太好了!这是对老师“阴阳是三”非常完美的诠释,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