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华凭自学排球被选入国家甲级队的北京航空学院男排,曾被选为技术队长,参加全国男排甲级联赛。毕业后率自己所在公司男排获得过省冠军,还在羽毛球省市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曾任省集训队队员兼教练,甚至当过市手球队长,在其它运动上也有所涉猎。
但是西方竞技体育的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给也孙中华带来许多伤病,其中腰脊间韧带严重撕裂四次,右肩、右腕、两膝、两踝、手指等反复受伤等,用他自己的话说:“连脚趾都伤过。”正在这个时候,太极拳找上了他。
市武术队教练邬树堂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定孙中华适合练太极拳并说服了他。其后就对孙中华进行了严格的杨氏太极拳训练。孙中华也不负老师的希望,在两年后(1973)被推举为市运会闭幕式500人太极拳集体表演总教练。同时,他在公司内部也作为教练员协助工会在职工中推广太极拳。但在当时工作异常紧张,经常加班,上大班(每班工作12小时),甚至连续工作几个班不休息,在这种情况下他凭着好身体拼命干活,太极拳练习不可能不受影响。
八十年代初孙中华调回北京,出于对太极拳的热爱,跟随马长勋老师学习吴式太极拳但也难以坚持。当时作为大学老师,他身兼多职,在凌晨两三点以前基本没睡过觉。他也经过工作的更换,但多年来一直处在这种工作狂的生活状态中,使他的健康付出了代价。在1994年,他的心、肾都出了问题。北大医院门诊多次化验后把他转到全国肾病研究中心,并解释说:“你的肌苷排除率太差了,我们这儿病危的患者业也没这么严重,可是你看着一点事也没有。”在肾病研究中心多次化验仍然没找出原因。北京中医医院的医生说怀疑他患隐匿性肾炎。此前他因为心脏的问题被北京军区总院住院收治,也没有明确的诊断。有分析认为,这与太极拳训练带给他的抗病能力大有关系。
因为健康上响了警钟,孙中华开始从混元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学拳,坚持每晚10点到11点练拳。持续三年之后再去验血,化验员问谁的血,然后说:“嗬,身体够棒的!”三年中,他根本没去医院没吃药,只是打拳。其后至今历次体检他的肾功能表现都正常。他很长时间都不明白,按西医理论肾脏相关的细胞的损坏是“不可逆”的,自己的肾功能究竟是怎么恢复正常的。
同时,孙中华的拳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成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武馆首批四名教练之一。经常作为培训班的教练,陪同冯师外出访问,在首都体院等地讲座颇受好评。
不仅如此,早年罹患的运动损伤所产生的疼痛和不便也明显减轻甚至完全康复。原来腰疼得在外出差不敢睡软床,只好睡在地板上,一着凉就不能弯腰,竟然完全好了。原来膝关节弯曲到一定程度,就会剧痛失控跌坐在地上。后来发现自己练剑的时候居然能下到底了,这令他且惊且喜。为此,他还在冯师的鼓励下写了《我的膝伤是如何练好的》一文,把自己的经验跟其他太极爱好者分享。
孙中华始终认为太极拳属于武术,认为继承这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要技击和养生全面继承。除了在本门鼓励喜欢技击并有条件的太极人要修习推手和技击之外,还在微软安排的到各地推广太极拳的两次巡讲中推广太极拳,提倡对太极拳的全面继承。为此自2006年起,尽管年逾六旬,他仍跟师弟陈中华大师修习师伯洪均生宗师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探求太极技击的奥秘。他说:“我练拳完全甩开名利,不设目标,明白一点儿,就高兴一回,让练拳的过程称为愉快的过程。”
他认为学武的要讲究武德,包括求同存异,摒弃门户之见,也包括见义勇为。跟他熟识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个遇事挺身的人,爱帮助人,爱劝架,最见不得欺负人、抢劫这类事情,而且不先动手,自己出手“只是一下”。
退休之后,孙中华把时间合理安排,一直给修习太极拳和教授太极拳留出时间,教的学生多次在各赛事上获得金牌。以73岁的年龄,他仍旧精神矍铄地到各地义务教拳。他常说:“太极拳是文化,文化要分享,我有退休金,收费干什么?”
与那些骄傲自满的练太极拳的人士不同,作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北京陈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混元太极第二代传人,孙中华总是非常谦逊,去年有一次特邀参加活动需要提供一句话的简介,他立刻写道:“冯志强先生弟子,习拳四十五年,仍在艰难跋涉。”
孙中华现有以下与太极拳有关的名誉职务和职务:北京市陈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国际混元太极拳联合会顾问、香港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总会名誉主席、香港混元太极拳社名誉会长、深圳武协陈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顾问、深圳马广禄太极拳社顾问、大青山太极拳协会顾问、大青山名人堂名人、沂源太极拳协会顾问兼总教练。
更多帖子
- 洪均生的太极人生 (强烈推荐)
- 周五有约——实用拳法上海蒋化冰临沂行 (强烈推荐)
- “文”“武”双修、“德”“才”兼备;“黄”“蓝”交融、“中”“西”并重。 (强烈推荐)
- 阎素杰 (强烈推荐)
特别喜欢听孙老师讲太极拳的故事!
到目前为止,能学习到陈中华大师教授的实用拳法,并遇到孙中华老师带领的北京团队,并加入学习,是我人生最幸运的事情。
孙中华老师严谨认真、博学多才、开明豁达只要接触过就很难再忘记的一位长着、一位好老师!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