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与地面

我们在地球表上立足,得处理好脚和地关系,练太极更是如此。讨论脚该放在哪儿,如何在地移位,那归套路管,愚下只想在不移步的情况下,脚和地接触的时候值得注意的事情上跟各位讨论讨论。

记得九十年代愚下在北京天坛走架,一位不认识的练家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冲愚下说:“你打拳,脚怎么老转?”愚下当时有不同意见,但人家是好意,就停下来客气地问:“不能转是吗?”人家说:“那么转,不成了‘钻子’了吗!”

“钻子”是中国跤的术语。后来交谈了几句,练家的意思是太极拳跟摔跤不一样,不挪步不转身进退不独立旋转的时候,脚在地上应该纹丝不动。其实那位练家的规矩定错了。

最近,在大青山陈中华大师走架脚在地上也是旋转的。比如作“拦擦衣”和“六封四闭”,单看后脚,出手的时候他的后脚尖内(也可脚根向后外旋移);回肘的时候,后脚尖向外摆。

脚和地不适时做相应的调节,就不能做到完全的“上下相随”,也谈不上“周身上下无一处不顺遂”。

通过脚的能够适时加以正确的调节,能够使身随时保持结构正确。您想,冲着自己右前方发力的时候,左脚尖还向左前撇着,成吗?

脚在地适时作正确的调节,能够保护自己的膝、踝等关节。例如,作拦擦衣的时候,腰挎有作,脚却纹丝不,力传到地下要打折,地反上来的力,在传导过程中也要打折,这消耗的力哪儿去了?在膝关节。拿力学的词儿说,膝关节成了应力集中的地方,时间一长,必造成伤害。陈中华大师说得生:“脚当然得,要是不,那劲儿不就憋到膝盖上了吗!”转身上步使的是盘步,后脚要内,前脚要外摆。后脚不内,使后膝关节容易扭伤;前脚不外摆,不但使前膝受到扭力,而且前脚踝外韧带也容易伤着。

有时候,脚在地的调节是外人不易发觉的。两脚有虚实之分,单说一只脚的脚底下也有。每只脚踩在地上,脚底从脚趾和脚根到脚底外侧也不断有虚实的转换,有的部位与地是实接触,有的部位是虚接触。把脚底当成球,跟地面就只有一个接触,这个可以当成铁锥,该插的时候就能插进地里。这也得讲究,要不怎么说得往细了练呢!

上文说到盘步,对这个步法就多说几句。愚下作盘步的时候,出于稳定的考虑,有的情况下让后脚和摆前脚之间有个很短的时间差,不知对不对,请方家指正。不过,前脚外摆脚尖绝不要离地翘起。一抬脚尖,前小腿位置角度变了,造成前膝向上抬高,而且往往连带着整个身的变化,结构就被破坏了。这一条,听陈中华大师说过,前几天聊天还听洪森先生说来着。

大家都知道“力发于足”,靠蹬脚而从地面获得反作用力,力不从脚上来那叫“半截子劲”;也靠全身的调节和地面对脚的支撑而抵御来力。我们离不开大地。古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位大地的儿子,每当他接触到大地,就能从母亲那里获得力量,总能最终战胜敌人,不幸的是最终他被敌人举离地面在空中掐死了。我们练太极的比常人更须要正确和巧妙地处理好和大地的关系。处理和大地的关系的最后一环,就是自己的双脚。在脚和地面的关系上下功夫,值。

供各位参酌。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a3d69f010175wl.html

更多帖子

统计: 882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