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劲力

太极名家孙中华先生

陈中华大师讲过一个洪公均生的故事。在济南黑虎泉,洪公和生徒推手,有一位打篮球的大汉,也练过别的拳,见了就来试试,结果当然是沾着就给扔出去。试了几回,他感叹道:“老先生的力气很大呀!”洪公让他把不远处一个大石头搬过来,大汉就给搬了过来。洪公弯腰手一搬,却搬不动,就教大汉把石头搬回去。大汉不明所以,也许只是觉得老先生有儿怪,就又给搬了回去,然后就走了。

洪公是给大汉和在场的人看,让大家琢磨的。那个大汉并没有理解洪公的意思,但是在场的生徒肯定理会了

看了这个故事,有人会说,搬石头的劲是拙劲,老先生使的是太极劲太极劲当然要胜过拙劲。人们这么说,是受了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还专门为区分这两种劲力发明了两种称谓,管一种叫“拙力(简称:力)”,另一种叫“太极劲(简称:劲)”。还给太极劲下了一个极其抽象神秘的定义,什么既时而刚时而柔,时而飘忽时而着,既强大又灵,既有形又无形,如气似水云云。定义有不少版本,都很抽象很神秘,看了只有发晕的份儿。

其实,洪公的意思是,你力气大,可是不会使;我力气不如你大,但我会使。

愚下在博文上曾经提到过,通常的太极拳老师见到初学者有力气,就会说:“这是拙力,你得把拙力练没了,太极劲才能上身。”而洪公见了有力气的初学者,会说:“力气不小,学会怎么使吧!”各位立刻就会品出两者的不同来。

如果“拙力”指的是非太极的力,先不说我们怎么才能把非太极的力都“练没了”,问题是万一真的把非太极的力都“练没了”,我们怎么生存?事实是,大家见过不少人老不敢用力,肌肉小了,“拙力”小了,但这么让“太极劲”上了身的,没见过一个!

陈中华大师说:“劲是力,松是力,僵也是力。松和僵在这儿是常人的普通用法,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在使用时间和使用地上合适就对,不对了就错。

“僵”是大家都腻味的字儿,但该“定”的地方僵住,像铁一样定在那儿,就对了,如果松活了,反而不对。

练太极就是练力,就是练习使用合理的力。就是通过长期的训练,让自己的身各部位的力学状态该怎样就怎样,总是正确的。

这不易,但不是达不到。举个例子:推手的时候,对方左脚在前站立,你右脚在前套在对方左腿外侧;如果对方左肩挤你的右肩,右手推挤你的右肋,按一般做法,你被推挤的右侧会随着往后不丢不顶,引进等等),但对方早有相应的办法,结果双方开始攻防。试想,按实用拳法的做法,你定住右肩往下一线当作门,整个身却像一扇门从左边向前(不是向后)旋转过去,你的手随着转的身一但触及对方的胸、腹、肩、臂,对方必跌出。这路作多么令对方惊愕,多么有效!

祝咱们共同努力,共同成功!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a3d69f01016bof.html

关键词:
孙中华讲述洪均生的故事
孙中华讲故事

更多帖子

统计: 953 总浏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