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概述:
- 1-3:膻中十字模型概述:上身的结构力,手到丹田。
- 1:谁讲听谁,讲什么学什么。不要管“之前”、“别人”其他教练、怎么说的。
丹田是揪的,肚皮外面外丹田。其他地方的点,都往外丹田这里扽紧。凝聚在这。
膻中是头到丹田之间的“中”,把“头到丹田”扽紧、拉紧, - 2:膻中不能凸出,竖线塌好;胸、肩不能凸出,横线塌好。然后从膻中到手指头转出去、绕着横棍缠出去。参考:陈鑫缠丝图。在这里,这一套体系里,从膻中出发到达手指头。中间一个重要的过渡是腋窝里的搓和碾,为了让腋窝实现搓碾,胸肩不能凸出。
- 3:效果演示:把人身体大致分前面后面,前面没动,后面缠绕着往前。“胳膊不动,使劲往丹田拉,顺着肩、胸、膻中、丹田,往后望回”。在视频7分钟有更好角度的演示,能看到后面。看起来是伸手,实际动作是盘横棍,缠着出 。5分钟,演示六封四闭。用上述思维,横竖棍、盘棍出的感觉,做六封四闭。
- 1:谁讲听谁,讲什么学什么。不要管“之前”、“别人”其他教练、怎么说的。
- 4-:膻中十字路模型在我们身体上的具体练法。到这里可以先去看第31个视频。
- 4:一个基础的、重要的动作、规范:合住“真不动”。
外面手定位,里面塌住劲,沉到丹田。里面的动作看起来是“肩胯合出来丹田”。这个视频演示了做法。 - 5:接上段。喉头到丹田一根棍,向下插、沉。不在上面、不凸出。把胸插到丹田里。“膻中对到丹田里,相当于手对到肘上”。
- 6:视频的6分钟左右,演示对抗中的运用:胸上没有、不凸出,落到下面,从下面丹田顶。可以加上上步。上步只是脚和丹田的关系。下面视频12,有这个动作的演示。
- 7:为学员试验、修正上述动作“膻中落到丹田”,看起来是两个动作的结合一个是沉胸向下,二是肩胛向下。
- 8:上面合好,不动了保持住,上步。胸往丹田放,丹田往脚放。
- 9:手、肘、膻中到丹田怎么连通。
- 10:给同学试验、讲解上述连通要领。如果需要移动脚步,上半身达到结构后,就不动了,只动脚。
- 11:继续试验和讲解。“所有劲是往下(丹田)沉出来的不是手拉出来的”。
- 12:1分43秒2分30秒,清晰演示膻中到丹田对上的动作。实际是从头顶通到丹田;4分50秒,不要在肩膀使劲。
- 13:建立中线。中线不仅仅是一个部位(人身体的中间),是真的有一个结实的立棍。这个视频讲如何建立中线。(两捆秫秸连接,仅仅是两端连上是不结实的。要相互“插”上,重叠一部分,(在保持各自伸直的情况下),插紧,才能连接的结实。头胸腹(脑袋、膻中、丹田)的连接,是这种插紧的关系,是这个模型。);(一捆秫秸,对它自己来说是往里捆扎、扎紧、才能变结实。对手臂和身体的关系来说是这个模型。)这两个模型是学习总结,不是教练讲解。 往回收缩、往回插紧,都不是往外去的。往回练,才可以往外用。
- 14:陈旭教练用电子秤演示往回使劲的力,把电子称放墙面,手放上面,手臂、胸膻中往丹田拉,结果电子称上显示一百多公斤的力。上个视频讲膻中到丹田,这个视频讲了一点手臂到膻中。道理都在上面小结中。这好像也是陈老师前两天讲的“闷劲”。
- 15:一个易犯的错误,头领不住、前倾。两根秫秸捆没有对准,更谈不上插紧了。 上面合住走底下,镰刀头挂住、不动、拉镰刀把。
- 16:7分半到八分半,上步的步骤,方向,上下的配合。
- 17:继续给大家改正动作,在6分钟讲到一个概念“平均”:两条线一起收、平均的收,手肘到膻中、膻中到丹田,两个平均。不平均则不持续、容易从偏紧的地方断了。
- 18:太极人的身体,同时有棍劲和绳劲,阴阳俱备。棍劲是硬的、固定的,绳劲是压缩、流动的。这个视频从棍劲绳劲角度。阳面是棍劲,阴面是绳劲。阳面用力、使劲了,是正常人的用力方式,很容易累。太极人只保持阳面不动,不在这里用力,在阴面压缩、拉伸。
阴面的绳是在身体皮肤以外,不在身体里。
这一套理论体系是教练“练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从7分钟开始,陈旭教练通过阻力对抗,演示阴阳两面的配合、要领。越是遇到大的阻力,外面、阳面越不用力,越往阴面、里面压缩。 - 19:百汇到膻中到丹田,一条线下去,膻中是中间。膻中搲下去,一根棍向丹田插下去。
头顶百汇向上领。 - 20:教练明确说到,头领着,膻中下去。膻中不是往胸腔去,是在皮上向下。
- 21:不动之动,从丹田伸手。这里伸手不是在胳膊上伸手,是从丹田伸手。视频八分钟到结束。
- 22:小复习,头顶到丹田,是垂悬一个锥子,头顶不动,下面顺畅、向下。
- 23:这个小视频,用棍绳组合,说明每一个“五点外争”的点,的阴阳组合、外面硬不动、里面拉回丹田、压缩。五点外争,力聚丹田。举例如伞,五根伞骨,每根伞骨的顶点都朝外顶住,每个伞骨的中间都是一个小丹田。
所有人练拳,先练有劲、先练阳的,然后阴阳俱备。 - 24:接上一个视频。阳面用力,就是把每一节棍子捅出去,这实际是相互散开了。阴面往里收缩,是把棍子往回捅、固定结实。正常人只有外面,挥舞出去了都散的,没有里面。我们要练的合出丹田来。命门合丹田。
- 25:综合论述。个人理解:人体结构,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像拼装人体模型。普通人的身体,两个胳膊和身体是分开的,两个腿是分开的。要把胳膊插到膻中上,再把膻中插到丹田上。底下两个腿要练起来形成倒U型,再把倒U的顶托起来到丹田。上面的阳面在后背、阴面在膻中,底下的阳面在膝盖、阴面在膝盖窝。从侧面看人身体是S型。外面是无根龙骨、棍、阳面,顶着撑着,里面都在往回插,往里面合。
- 26:详解膻中到手指间:横在膻中一根棍(轴),接触这个棍的地方才能动,外面手臂硬着不动。棍是轴是不动的,是劲路螺旋缠绕这棍出去。挤的劲,搓的劲,碾的劲。
拧毛巾练法,提水练法,六封四闭练法,正圈反圈练法。把这一套思维加里面。 - 27:套路动作演示,金刚捣碓上步,不是用手拉的,是把胳膊盘在棍上,用棍拉人的。阻力在棍上,棍在膻中、在丹田上。
棍的左右,有界。界卡住了胳膊向外的活动范围。
这个界非常大,连同腿脚外侧都卡住。开步把界里面撑满。两边的界通过中间大粗“一”连通,这里是整个身体的根,脚不是根,脚是活的。
最后关于人身体的根在丹田一根棍,这个说法很难理解。 - 28:让学员对抗体验,力从口出,从膻中出。手是从嘴巴附近位置出去。实际做动作时在棍上盘出去。
领练:令毛巾,假设已经会了,假想一根棍横在膻中。用腋窝去盘。未来随着功力日深,参与盘的范围越来越大,棍也越来越粗。最后时肘肩胯合出来一个非常粗的棍,是“一”。 - 29给学员拧毛巾改动作。胳膊从外调到中间,然后搓中间。7分42秒到8分40秒有清晰讲解。
- 30:搓棍:假想膻中横一根棍,卡住胸,搓。假想两个棍十字交叉,交点在膻中,作为一个整体,体会搓、下插。
- 31:视频四分钟,教练用一套装置模拟了他所说的“中间一根棍、两边各一堵墙”,H,绞盘。
视频6分半到结尾,教练演示腋窝后边的力。(背阔肌)把腋窝先压在横棍上,实际时压缩背阔,然后搓,搓的动作是固定住胸廓(实际是有意识的向后收住胸廓,因为正常做动作胸廓会跟着胳膊出去,我们要有意守住棍,也就得收住胸廓,这样显得是往后)。 - 32:哪里碰到棍哪里使劲,看起来的部位是背阔边沿,大圆小圆,二头上边。这里是横棍碰到的地方。这个棍实际是穿过胸骨的(立体上来说),用实物演示只能在胸口外皮,显得在外面。实际就是腋窝底下,可能靠前一点。
肩膀一压、棍担上了,然后再搓。 - 33:膻中开,往两边开。膻中下,往丹田沉下去。膻中开了胳膊才有力。
在里面“用力”,不在外面用力。7分半到8分零五秒,陈旭教练讲解推手中,不论转、靠,怎么用“一根横棍”的,“通过它把整个身体合住”。
最后说到丹田上的横棍。 - 34:第二天晨练。视频6分30秒讲套路动作中,在腋窝空间里怎么动的。
横棍一是造的,是外面聚拢得到的,外面一动,这个一就没有了。
最后教练用这一套要求,打十三式。看到了腋窝下的动作。 - 35:动作是从里面拧启动的,从拧开时,从拧出来。
从命门开,阳面。往丹田收,阴面。在阴面,五点外争,是五个方向的天,都要落在丹田这个地上。
陈旭教练让新来学员摸他身上的“膻中在丹田里”,塞下去撑满丹田。 - 36:陈旭教练为新学员概括讲之前上课所讲内容,身体的正面背面、阴面阳面,里面外面。用十年练拳的经验,谈学拳的顺序、改劲的逻辑。真正的太极拳是外面不用力在里面用力,和1108周一教练直播课所讲内容一样了,里面大是太极拳,外面大是大极拳。用防虫罩的结构,讲阳面的骨干,阴面的皮筋。阳面从命门撑开、王外面撑开。阴面从里面收缩。阳面的骨干是弓,阴面的皮筋是弦。
在手上往膻中连接难点在肩、胸,鼓突了过不去。在腿上往丹田连难点在胯。
以上都有了是完成第二步,劲路。第一步是外形。第三步是在劲路基础上,缠丝、出去。第二层往里,形成力、造出力,第三层往外,是用力。
陈旭教练分享练拳心得:能往里练,是被逼迫的。外力有了、推手能获胜,一段时间后就到达了外力的极限、很难突破了,就开始寻求转变。就找到了里面,练里面就找到新的赛道,新的方向,可以继续进步了。
最后进入教学,拧毛巾。 - 37:拧毛巾要领:塌好劲,膻中放到丹田,肩膀头担到横棍。胳膊的动作是绕着棍盘,另一个手辅助在膻中模拟劲路。
拧毛巾,毛巾在腋窝里。
披身捶要领:4分半开始,腋窝里的启动。外面界限定。挤、挤不动就搓、搓不动就碾。两个动作要领,可以对照视频练习。 - 38:改学员动作,拧毛巾。
- 39:改动作:拧毛巾。6分钟前后,教练演示膻中先下去塌好,再做后开,看起来是背阔宽了。往两边开,是膨胀,有张力。
- 40:3分钟左右,开始讲两个腿合出来丹田,丹田有了,是独立于腿之外的第三个点,两个腿相互蹬就不会乱跑。腰(丹田)是根,脚是活的,能活动步子。就像骑自行车时候的车座,两脚交替蹬,车座子是固定身体的。
腿和躯干的连接处是胯,普通人的胯是不通的。腿要练上丹田来,胯才通。
初级练习开胯,找参照物固定住膝盖,然后从膝盖内侧,往丹田拉一条线。 - 41:接上条视频,参照物固定膝盖,膝盖到丹田拉。不是用脚把身体蹬的晃悠。
视频里教练让大家感受丹田里,五点往丹田拉的状态。
胯上的练法:拉膝盖到丹田,只练这一项,先别管其他要求。 - 42:和40重复。
- 43:和41重复。到第五分钟是新的。5分半开始,讲解膝盖到肚脐,经过胯,的路线。不是用丹田拉,丹田拉是丹田动了。实际动作是丹田没动,胯往上提、转。丹田和膝盖是两头,两头都不能动。丹田可以搲。
最后讲这条路线经过中线,不是从侧面上来,是接到中线上来。 - 44:提水的动作讲解。详细讲解提水。膻中往手去,不是肩往手去。膻中启动,螺旋缠下去。腋窝底下一个棍,肩膀担上面。
另一个要点,是两边的界限、墙。小拇指、七寸刀、肩后边、后背,贴墙、上去。
第三个是胯,胯绕着棍螺旋。
一共三个。肩腋窝底下的螺旋,胯提的螺旋,手臂、身体两边的墙。
螺旋是向两边的,螺旋绕的棍是“一”,墙是挤紧身体的(或者说身体撑开两堵墙的,不能晃荡的)。 - 45:最后和学员演示,手不管进出推拉,力不在手在里面,不在肩膀头、在腋窝底下。
- 46:推手上步。
实用拳法不练定步推手,因为我们要用步打人,要上步。上步有两个要点。
第一,在两脚之外建立一个独立的第三点,丹田。定住丹田,两个脚交替,和丹田形成“定二动一”的关系。丹田是“自行车的车座”。
第二,上步需要手上、身上的配合。把手固定住(空中定位,或者搭在对方身上),把身体吸上去、拉上去;身体溜进去。在上步的一瞬间,前手、后脚都是定住的,身体在中间移动了。
两个人相互配合练习上步:阻力练习。 - 47:视频一开始,教练和学员对抗练习,区别在于,教练上步身型没散,保持不动上去的,学员一上步,身体就晃荡,结构就散架。我以往推手,看似上去了,实际都是散架上去的然后又“组装回去”,如果遇到大力、会的,就来不及装回去了。能“上步不散架”非常难。需要练。
⊂,上面是上身,手接阻力,接到丹田。下面是脚步,用下面拉,不在上面用力。 - 48:丹田推,上面不动。视频中,两人对抗以后不由自主就用上半身使劲。
腋窝顺开,胸和肩不要堵。
丹田领劲往前走,从地下铲。上步跟步步法很重要,初学小步练,大步容易散。 - 49:2分钟前后,陈旭教练演示了进步的时候,手上的一个着法,能锁住对方腋窝,把对方腋窝撬起来。这个动作直观看是大拇指,实际是肘,手腕作为连接是硬直不动。上面不动合到底下、底下上步,效果:从底下把对方扬起来(仰起来),同时让对方下不去。
- 50:上步的时候诓了对方一下:手上一个动作,从预备的地方(对方能看到有防备的地方)换了个地方,放下再抬上来,从对方手臂下面接手,有从下往上托的意思。可以接对方的手臂下,也可以直接从手臂下到对方身上。
、2分钟的时候,用一个手臂被堵住的状态, 说明“从底下走”。
视频后部分,讲“沉到丹田”的外形做法。 - 51:丹田秤砣,身外之物。让丹田重,外面轻(外面轻,但是硬)。“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 4:一个基础的、重要的动作、规范:合住“真不动”。
- 52-61 :推手
- 63- :复习
- 63:复习动作,指正同学的基本功动作。
- 64:学习大力功:开命门,合丹田。建立在前几天所学东西的基础上。正面和背面演示。先学动作,有形有意。学久了无形有意。
- 65:上步的劲路:上步不是往外开,是往里合、往里拉的动作。脚出去了、膝盖往丹田拉。2分钟到2分40秒演示,往里收缩,脚步出去了。5分钟演示综合动作,上步、拉进来,压缩,折弯。最后剪刀力也是合在丹田里做到的。把动作做在自己身上,丹田里,不要往外去、往外去就被对方堵住了,里面重外面轻。
- 66:给学员试:手脚合到丹田,里面重,外面轻。
整个感觉是往里、往下。手的阳的一面是出去、抗敌,阴的一面是向里、聚到丹田。 - 67:抛,向外扩展的。外面抛需要里面配合。
- 68:推手经验谈:时机和位置。时机出敌意料,抢在对方以为的时间以前;位置是进去对方窗棂窟窿里,而不是在窗户皮外面。用一些动作,误导对方,让对方以为在某个时间,在某个地方和对方对抗,实际时机和位置都错开了。
这一段视频可以多看看。时机和位置是表象,真正做的动作,是上面不对抗(佯攻),下面进步到位。 - 69:上步推手:每次讲座都要讲、练的一个动作,非常重要。
本视频都是操作性的讲解,包括手的高低位,手抓别人还是被抓的意念位置,上步练习的意念和工具(横杆),如何用工具,等。 - 70:行进中练习的节奏。抓住、拉到丹田、伸手,三步。2分多点讲解一个要点,抓住以后,拉到丹田的动作,是在自己身上做的,不是把手往自己身上收回来;伸手,丹田不散劲。
把讲座所讲的劲路、手脚往里聚合,综合到一个动作上“上步推手”。推是拉,拉是拉。推拉都是拉。
- 71-75:推手,晚课推手视频。看时机和动作。看“平衡”。看转和移动。
- 78-83:
- 84:陈旭教练,一路,套路演练。清晰、慢速,适宜新手学习。
- 85-91:套路动作精讲,前两段和最后半段收尾。可以改套路、学劲路和结构。
- 92-103:陈旭教练给同学改拳。
更多帖子
- “太极理论1”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高泉植2012.10.24日 (强烈推荐)
- 高泉植改拳照片幻灯片 (强烈推荐)
- 2012.11.4日 (强烈推荐)